展现理学文化底蕴
流连龙湖村,到处都可看到杨时当年生活的轨迹,展现深厚的理学文化底蕴。立在村口的杨时门楼——德星坊,是仿古重建,门楼正上方雕刻“杨龟山先生故里”、“笃钟理学”、“倡道东南”。村里还按规划完成了龟山、凤凰岩、白石寨、龙池、杨埴墓、燕子岩等共15个项目开发与建设的规划,最引人注目的是村中新建设的一座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杨时公园。公园内塑有一尊杨时塑像,四周新种的树木已显翠色,植下的花草芳香四溢。园内还建了一座“立雪亭”和一座供村民休息的仿古廊桥。公园内保留古色古香的休闲步道,广植花木,还设有景观灯,并建有一座旅游公厕,不仅成为村民的休闲场所,假日期间还吸引众多县城及周边游客前来休闲游。
为传播杨时文化,龙湖村两委修缮了棂星门、“德配天地、道冠古今”门匾及下马碑等,重展杨时故里原貌。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龙湖村休闲游,为满足游客的用餐需求,村中还开办了农家乐,烹调的是当地的土鸡、土鸭及土菜,让游客来得开心,吃的放心,走时顺心。为完善龟山公园设施建设,村里重建了龟山桥、龟山阁等,并在村中广植芳香樟、桂花等珍稀苗木种植面积达600亩。如今的龙湖古村,一幢幢新楼崛起,花树掩映,书香缭绕,已成为客家古邑明溪县的的一扇对外交流窗口。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龙湖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村两委通过不断筹措资金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村容村貌。在中共龙湖村第一书记涂华旺的带领下,村两委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首先是建立饮用水工程,投资3万余元整改了自来水供应系统。同时,实施道路硬化。共投入30多万元实施了村中多条道路硬化工程,共增设道路硬化2000余米。
村庄正常亮化,也是龙湖村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村里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各主要路段的路灯进行排查和增设,对有问题的路灯进行了及时修理和更换,并在一些行人较为稠密的地段增设路灯。如今,夜间在村庄四处走动,到处一片光明,让村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在夜间外出在田间村头散步闲聊。
村第一书记涂华旺告诉记者,为提升乡风文明,村两委还建立了容村貌整洁卫生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村里聘请了1名专职保洁员清扫村道,常年保持村容村貌的净化、美化,并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为倡导阅读文明,村里还创办了1个农家书屋,书屋存书5000余册,并配备了专人负责管理图书设备,为村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如今,村民如果在农业生产上遇到一些问题,可以及时从农家书屋的书本上找到答案。村里的一些中小学生在周末假日也可以在到农家书屋去读书,使书香弥漫整个村庄。
促进龙湖村旅游业的发展
尽管龙湖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但长期以来旅游发展规划缺失、基础设施不足和资金投入缺乏,严重制约了龙湖村的旅游开发。为此,中共龙湖村委第一书记涂华旺驻村后,他带领村两委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对村庄的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新建河滨农民休闲活动中心约2000平方米,完善农民公园的健身、休闲配套设施。同时,建设约3米宽2400米长的河滨道路、2.5米宽人行步道;沿路进行了绿化美化和香化,还对河滨房屋进行了全面整治,拆除旧宅1万多平方米,规划了新村建设,建起了32户的楼房,并对主街道路两旁、宅旁进行绿化美化,房屋立面改造等,让村舍村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村里还邀请有关专家结合新农村建设、杨时文化推广、乡村旅游开发,制订龙湖村总体规划,为今后把龙湖村打造成“产业发展、生态美丽、百姓富裕”的文化旅游名村打下基础。
涂华旺告诉记者,按照龙湖村总体规划,村两委广泛征求了群众意见,制订了切实可行的3年发展规划。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事项入手,分步实施,逐项抓好落实。通过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龙湖村旅游产业发展。同时,村两委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对接旅游发展项目,开发龟山景区,串联石龟山、龙池、白石寨、凤凰岩、归化战役遗址、棂星门等景点,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并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土鸡、土鸭以及特种水产等养殖产业,鼓励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开发垂钓、棋牌、烧烤等项目,增加农民收入。此外,还利用龙池冷泉水、龟山等景点,探索以村集体资源出租、入股等形式,引进客商开发旅游项目;通过选取旅游项目整合资源重点开发,以点带面,促进龙湖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文/陈国明(首席记者)】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