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湖旁的“中国第一村”:新疆禾木村
2018年08月15日 11:32
来源:福建省台办
字号: 小 中 大
转发
打印
喀纳斯湖畔秋色醉人
中国图瓦人是一支古老的民族,以游牧、狩猎为生。近四百年来,定居喀纳斯湖畔,他们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现基本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原木垒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奶酒飘香。
新疆布尔津县,阿尔泰山深处的喀纳斯湖区,生活着大约两千名图瓦人。图瓦人即是晚清《新疆图志》所记载的“乌梁海”人,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居深山密林,沿袭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学者认为,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士兵的后裔;也有人认为,图瓦人的祖先是五百年前从西伯利亚迁徙而来,与现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图瓦人属同一民族。
随着位于村子西北面的著名风景区喀纳斯湖的旅游开发,人们开始慢慢接触到这个酒乡,当地人叫这个地方为禾木喀纳斯,并自称为图瓦人。禾木村即是目前中国仅存的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远和最大的村庄,总面积3040平方公里。这里的房子全是原木搭成的,充满了原始的味道。
禾木村最惹人注目的就是那一栋栋的小木屋、成群结队的牧群与雪峰、森林、草地、蓝天白云,构成了独特的自然与文化景观。这些小木屋已成为图瓦人的标志,小木屋基本有大半截埋在土里,以抵挡这里将近半年的大雪封山期的严寒,特别的原始古朴,并带有游牧民族的传统特征。木屋的房顶一般用木板钉成人字型雨棚,房体用直径三四十公分的单层原木堆成,既保暖又防潮。
禾木村的秋天是喀纳斯最美的季节,坐落在重山阻隔的大河谷里的禾木,无论从哪一个位置看,小河、木房、炊烟、桦林及禾木桥上放牧的人们,都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傍晚时分,高高的白桦树被夕阳的余辉抹成一片金色,如一幅金粉涂抹的彩色画。在这个最美的季节里,层林尽染,色彩缤纷,展现出一幅典型的原生态美。伫立碧绿的山坡上,可俯瞰禾木村以及禾木河的全景。与远处的雪峰、近处的涓涓溪流,木屋连片的图瓦人家,融成一幅绝美的图画。
禾木村的秋天,最出名的就是万山红遍的醉美。图瓦人家的屋顶飘出的袅袅炊烟在秋色中冉冉升起,形成了一条梦幻般的烟雾带,成了人间仙境。禾木桥是禾木村的标志性建筑,经历了百多年喀纳斯冰川溶水的冲击,古旧而敦实。凛冽冰凉的河水和禾木村一样简单而纯洁,岸边的绿色植被被水气滋润,叠落出厚厚而浓郁的葱茏,美不胜收。
凛冽冰凉的河水和禾木村一样简单而纯洁,满岸的绿色植被被水气滋润,叠落出厚厚而浓郁的葱茏。跨过禾木桥,河对岸是一大片的白桦林,夕阳下是最充满诗意的,仿佛尘世的一切都被抛诸脑后,只剩下自己。
连绵不断的阿尔泰山脉,环绕着美丽富饶的冲乎尔山谷平原。这里水源充裕,牧草丰美,绿色的大地上散布着一座又一座牧场。金色的阳光柔和地撒在山谷里,大大小小的牛群、羊群像一簇簇野花点缀其中,时而能看到白色的毡房飘着缈缈炊烟、骑着马儿悠闲走过的牧民,一切的风景都让人感到轻松,所有的烦恼和重压都在风中消散。
清晨,幽美古朴的山村,充满神秘色彩。一缕阳光洒在远处的山顶上,山头被染成粉红色的,慢慢地,阳光穿过村子上空,淡淡水雾渐渐溶化,清明的山坡显出一派葱茏翠绿,美丽村庄苏醒了。木屋围栏在阳光的照耀下拉出长长的光影,好像是书写在大地上跳跃的音符。
日落时分,图瓦人家的尖顶屋镶嵌在群山环抱的开阔地上,牲口围栏随意地散落在村子的各个角落。小河面淡淡的雾气蒸蒸腾腾,飘荡在村庄与大山之间。图瓦人家的屋顶,炼乳般的炊烟升起来了,禾木村沉浸在一片安详和静谧中。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