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高手代代相续
“药材就像医者手中的兵,要了解兵的习性,才能更好地用方施药,壶山的药材选择、炮制都有严格的标准,从产地的原头开始把关,以保证药材不出问题。”谈起毂山林中医,第九代传人林润立如数家珍。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药材的选择和加工的技术。他说,比如杜仲,要选30年的老树,切选2厘米厚度的大方杜仲,去老皮后加盐翻炒,再手工切制15刀以上,且丝连不断,展开成帘,复杂的炮制工艺才能保证煎服过程中析出更多有效成分。
林润立是壶山林氏中医新一代的掌门人,有着数万粉丝,患者称他为最年轻的“老”中医。他自幼跟随祖父林兴江学医,6岁就能熟背汤头经典,14岁佐诊于祖父案边,积累了壶山林氏中医的丰富经验,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这些经验公开,让许多患者分享。近年来,他对壶山一脉的文化普及与传播做了许多努力,定期举办公益义诊活动,并经常组织医疗团队开办壶山公益课堂,让更多民众了解如何依靠中医治病养生。他说。壶山林氏中医内科为福建省级非遗,至今已沿袭了288年,历经九代。
林越汉生于新中国诞生后的1953年,从小跟随在父辈身边耳濡目染,受中医世家的熏陶,在他读小学5年级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当时父亲林兴江是一方名医,常年有病患早早等在门前求诊,也有海内外病患慕名来榕找他求医。父亲严格要求他每天从早饭前先背汤头歌、药性赋,每天至少背一个多小时。由于他对中医的悟性较高,把上千首的汤头歌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得到了父亲的称赞。
与此同时,父亲还要求他上午下午还要跟在父亲身边开药方。“严师出高徒”,林越汉18岁那年便开始独立行医,担任乡村赤脚医生,能治疗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悉心研究医治疑难杂症,逐步积累临床经验,屡获奇效,广受四里八乡患者的好评。
由于“文革”失去了深造的机会,1978年恢复高考时,林越汉考入厦门大学哲学系。在学习期间,经常会遇到一些同学或都是生病,他便开出医方为同学和老师治病,疗效显著,受到同学和老师的交口称赞。为继承壶山林氏中医衣钵,1979年,林越汉转学到福建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学习。毕业后,因为学业突出,被分配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工作。
壶山林氏中医已是290年中医世家,林越汉的父亲林兴江从医七八十载,直到94岁病逝,林越汉是第8代传承人。壶山林氏历史悠久名医辈出,至今已历九代,第七代传人林兴江于1995年成立福州壶山医学研究所,并通过传、帮、带的形式,继承发展传统医学。
壶山林氏中医从医以德为先,对于前来求医的患者无论贫贱富贵,都一视同仁。林越汉牢记父亲林兴江的教诲:“仁心仁术,做坏害别人,做好害自身。”意思是做医生的必须仁心仁术,水平不够,医德不高害别人,医术高自己很苦很累。父亲的教诲他丝毫不敢懈怠。他表示,他的最大心愿就是如父亲一般,要将壶山林氏悬壶济世的精神发扬光大。(文/天山)
[责任编辑:福建省台港澳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