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东:携手共建“数字丝绸之路”
当“一带一路”倡议遇见“数字中国”建设,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4月23日,在福州参加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海丝”分论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给出了回答:携手共建“数字丝绸之路”。
在4月20日至21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等为契机,加强同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建设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
对此,身为“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主席的郭华东将“地球大数据”概念引入“数字中国”建设,向记者畅谈了“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和“数字海丝”的建设。
2016年,郭华东倡议并牵头发起“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推动利用地球大数据进行生态环境监测,促进数据共享,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持。该计划已经有40余个国家与国际组织参与,设立了7个学科工作组和2个任务组,在亚洲、欧洲、非洲和北美洲建立了8个国际卓越中心。
组织召开海上丝绸之路空间认知国际研讨会,建立“海上丝路空间地球大数据联盟”,成立“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海岸带工作组……郭华东介绍说,“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已取得初步成果。
在郭华东看来,地球大数据支持下的“数字海丝”建设,将形成联合“海丝”沿线国家科学家、决策者和实践者共同参与的有效机制,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海岸带在生态环境、灾害、城市变化、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挑战,为“数字海丝”海岸带的保护、恢复及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他提出,协同构建“一带一路”地球大数据平台,通过产学研协同科技创新,切实服务和推动“数字丝路”建设;制定构建“数字丝路”的科学方案,充分发挥地球大数据在“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引领力。
“‘一带一路’倡议许多内容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有相近的愿景。”郭华东建议,构建空间评估指标体系,对“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进程进行监测,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指标开展长期、系统的监测和评估。
郭华东呼吁,地球大数据作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手段,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全方位合作。
“中国方案”贡献世界
如今,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各国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引擎。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经贸对信息互联互通高度依赖,各国普遍意识到需要提高自身的数据共享能力。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需要数字技术来精细化反映“一带一路”经济、社会环境变化,运用大数据支撑“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服务科学决策。
“IT设施已经从工具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素,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样依赖于IT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表示,“一带一路”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而信息流、数据流的联通尤其值得重视,这将快速提升“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打造“信息一带一路”,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本着将“一带一路”建成一条创新之路的理念,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共促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场。中国发展创新经济的成果和经验,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主席孙九林指出,科技创新之路需要"一带一路"有关国家超越国界、种族、文化等限制,而数字化平台是可行的支撑载体。他认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为“中国方案”走向国际提供了契机。(文/文青)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