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哲琳,是一个台湾美女学霸,曾到美国留学。几年前,她辞掉英文老师的工作,到陕北一个叫魏塔村的窑洞里住了4年,把自己晒成一个土妞,只为遵循本心画画。59岁的蒋明放家的土窑,成了她的“家”,陕北给了她绘画创作的灵感与养分
放弃高薪,到陕北写生去
放弃高薪,住进窑洞,这是一般年青人很难做到的,但廖哲琳做到了。她的家在台湾台中市。她是个漂亮的女孩,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上学时每年都能拿到高额的奖学金。她在台湾大学读的是哲学专业,后来到美国读研究生,主攻西方哲学。在美国学习的那段时间,她对哲学渐渐失去了兴趣,就没有继续攻读完博士学位,而是取得硕士学位就回台湾了。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廖哲琳曾表示,回想2011年刚从美国硕士毕业回到台湾,只觉得自己满腹空洞理论,生活却是一片空白。
回到台湾后,她去留学中心当英文老师,指导学生考托福、雅思GRE等留学考试,月薪最高时换算成人民币高达3万元。但这种生活并不是她想要的,她喜欢画画,给“流浪者计划”(一项奖助年轻艺术家自助式“贫穷旅行”的项目)写申请,她把获批的消息告诉妈妈时,妈妈只说了句:“那些有正事干,想当公务员的人,才不会去报名参加呢!”
但她还是决定一个人出去流浪,并在心里计划画一系列震撼人心的作品。有一天,她在书店看到了石鲁的画。除笔下革命热血的红色很吸引她以外,石鲁的传记也鼓动了她。20岁放弃大笔家产的他,到陕北,用飞机壳做成画箱,再自制帐棚睡袋和渡河的汽船,跋山涉水,全副武装搞起实地写生。看到他,廖哲琳心想,这就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啊。她希望自己去陕北这个红色地带,让自己焕然一新,跟石鲁PK。2012年1月,廖哲琳带着画画的用具,背一个背包,就上了飞机。
到西安,她去了陕西国画院,遇到画家王潇老师。王潇告诉她到陕北写生,最好去魏塔。初到陕北廖哲琳就这样来到至今不通班车、没有手机信号的魏塔。看到圆圆厚厚的、排成一圈一圈的黄褐色山,她忽然发现自己被带进了一个铺天盖地全是“黄馒头”的童话世界。
摩托车把她送到一排窑洞前,这是蒋明放的家。她就住在土窑里,睡炕。窑洞的墙壁裂了一道缝,晚上有风呼呼地灌进来,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能听到整个村子都在运动:村子里好打架的狗会在四面八方大肆咆哮,在村口小卖部打完牌的人会大声叫嚷然后各自回家,摸黑的放羊人会赶着一群羊急促地喊着“喀嘘!喀嘘!”直到隔壁窑洞传来老蒋的鼾声。
这些声音都会渗透到石墙的缝隙中,进入廖哲琳的耳朵,早晨醒来,她翻了身,打个哈欠,就会听到牛和驴走过的踢嗒声。
这时,她会起身,走到院子外的中心路口,看看早已被拴在树桩上的牛和驴。它们懒洋洋地躺着,眼睛半闭,偶尔有一只牛醒了,用脸磨蹭它的同伴。当她转过身回头看时,老蒋家的屋顶会开始升起一缕炊烟。那从锅台经由炕的通道飘起的一小撮半白,就像人发出了会心的一笑。这是她喜欢的乡村生活。“早上吃完饭,画画,中午回来吃饭,然后画画,晚上六点再回来吃饭,然后画画。时间比上班还充实紧凑。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