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8年第10-11期

河北武术在台旋起武术风

2019年02月27日 15:05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河北省是武术大省,自古尚武成风,豪杰辈出,先后涌现出杨露禅、孙禄堂、董海川等武术大家。据统计,目前全国整理挖掘的138种拳种,仅发源于河北省就多达78种。今年6月上旬,“2018河北文化宝岛行--冀台青年武术交流活动”成功在岛内举办。此次河北文化宝岛行武术入岛交流团队,由21名河北省获得世界、亚洲和全国武术冠军荣誉的青年运动员以及领队、教练员组成。交流团先后前往桃园市、高雄市、彰化县、宜兰县等地开展“以武会友”交流活动,声振宝岛。

  全省7个武术之乡 拳种各有千秋

  喜爱武术的人们都应该知道,河北因是7个武术之乡而名扬天下。2016年10月11日,首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文化博览会正式拉开帷幕,让人们真正领略一次“刀光剑影”,感受一下武术世界的“英雄豪迈”。博览会上,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建设兵团的近百家各类展演机构齐聚一堂,为沧州百姓带来一场武术文化的盛宴。

  全国武术之乡、知名武校、武术用品供应商以及沧州53家拳械门类都在此次博览会上倾力展示。盛会上,人们不仅欣赏到各种精妙绝伦的武器,而且还欣赏到梅花拳传承人张西岭、戳脚传承人宋君杰、八卦掌传承人任文柱、翻子拳传承人陈贵学等国家级武术非遗传承人及其弟子所带来了精彩的现场武术展演。

  由于地理、历史条件关系,沧州强悍之武风,历年久远,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1992年,沧州市被国家体委首批命名为"武术之乡",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2006年沧州武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沧州武林门类及独立之拳、械,除失传者外,计50余种,有八极、秘宗、功力、太祖、通臂、劈挂、唐拳、螳螂、昆仑、飞虎、太平、八盘掌、地躺、青萍剑、昆吾剑、闯王刀、疯魔棍、二郎、苗刀、燕青,形意、戳脚、翻子、少林、埋伏、花拳、勉张、短拳、阴手枪、杨家枪、太极、八卦遍布各地。而刚劲迅猛的“八极拳”是咱河北地界上响当当的一块招牌。

  邯郸永年县太极文化底蕴丰富,源远流长。这里是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武禹襄都是永年古城人。该县有70%人口长期练习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历经上百年传承,成为了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精髓,名播全国,享誉世界。如今,永年武的太极拳师遍及全国各省市及海外数十个国家。邢台南宫市武术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门派众多,民间传统练习精忠拳、形意、八卦拳术及器械,在全国较有影响,1992年南宫市被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据统计,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种武术组织428个,其中市级1个,乡级17个,村级350个,民间60个。新建和维修武术场馆12个;有374个自然村能够开展经常性的武术活动,参加武术活动的人员达10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5%。其中老拳师105人,武师342人,教练550人,拳种达70余种。

  深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武术文化更是独树一帜,1996年深州市被原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2008年6月深州形意拳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深州梅花拳被确定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四大名拳之一的形意拳是,发源于深州市。形意拳是传统东方哲学思想和医学、导引术及技击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此拳按天地万物化生之理而编,内通脏腑经络、奇经八脉。深州形意拳以三体势为基本桩步,以五行拳为基本训练,以十二形拳为应用,有进退连环、安身炮、杂式捶等套路,还有内功、散手等功法、技法,理论、技法完备,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文安县作为“全国武术之乡”,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卦掌,文安因武术而受瞩目,因武术健身而焕发青春。

  邯郸峰峰矿区后西佐村有将近300年的历史,它所传承的大洪拳是宋祖赵匡胤发明的一种拳法。相传在明末清初,李自成部下一名赵姓将军流落此地后被一户农家收留,为感其恩情,把一身武艺传给了牛广武、牛希贤,这才传下来一套大洪拳法,传至今日已有15代传人,代代习练此拳术,并不断吸收融合其它拳种精华、特长、优点,逐渐形成了拳术套路齐全、又别具一格的拳术,工整大方,钢劲有力,刚柔相合。现在村子里每天都有许多人习练此拳养身养性。如今该矿区拳师遍及全区各镇村且武术门派繁多,尚武之风经久不衰。

  “全国武术之乡”大名县武术早有发展,历史上有很多歌颂大名人民尚武精神的记载,出现过许多习武名人,如水浒传中的卢俊义、燕青(现有燕青拳),岳飞(曾在大名居住,现有关岳村、马岳村留有地名可证,现还有广泛流传的岳家枪),清末的贾云路(佛汉拳传人)等。大名武学代表“佛汉拳”,是大名县流行的各种拳种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拳种。佛汉拳在民间口语中又叫“佛汉捶”、“佛汉对打捶”。这是因为它的动作特点给以它的别称。首先,它的手形几乎不见掌、钩,全是拳。在大名一带口语把拳说成捶,故称“佛汉捶”其次,该拳一招一式都有明确的攻、防含义,几乎不见翻、滚、跳跃、窜蹦、腾挪造型、亮相等动作,不宜单练表演,凡练必为二人,互为攻防,形成对打,故又名“佛汉对打捶”。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