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得禄,字百道,号玉峰。台湾嘉义人,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15岁投军到72岁卒于任上,从戎五十七载,凭借戡乱平叛戍疆之功,官至闽浙水师提督,赠伯爵,享太子太师衔。
威震台海
王得禄一生驰骋沙场,历经无数水陆路战役,平定闽粤台大小骚乱,战功彪炳,威震台海。
戡乱平叛,战功赫赫。据载,他15岁从军。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起事,集众攻占诸罗县城。他捐资征募500名乡勇,助官军收复府城(今台湾台南市)。小小年纪便因参与平定林爽文之乱,立下首功。次年,跟从总兵柴大纪固守府城拒贼,后随福安康收复诸罗,授千总,赏戴花翎五品,白此平步青云。道光十二年(1832年),台湾张丙作乱,他率家徒力擒贼首张红头,加封太子少保。道光十八年(1838年),台匪沈和肆掠,他及时输粮救助百姓,并因守卫城池有功,被晋升为太子太保。
剿灭海盗,功勋卓著。嘉庆元年至十四年(1796-1809),王得禄身手不凡,长年出洋搜捕海盗,战绩辉煌,擒吴兴信,捕徐业,抓吕送,拘朱列,杀朱金,俘张祈等;历经无数水战,所向无前,击沉海贼于虎头山洋面,大破蔡牵于水澳、鹿耳门,重创朱渍于鸡笼洋、古雷洋,再败蔡牵于定海渔山,终剿歼蔡牵于黑水洋。其中黑水洋一役最为激烈震撼。
蔡牵,漳浦县海下人(一说龙海市角美人,一说厦门同安人),为清代嘉庆年间最著名海盗。据说,蔡牵从小练就一身武艺,因为得罪钟姓族长,被衙门派兵追捕,被迫逃亡人海。由于有胆识,被海盗拥戴为头目,其队伍也不断扩大,发展到有百余艘船舰。蔡牵的船帮驰骋于闽、浙、粤、台的洋面,劫船越货,封锁航道,收取“出洋税”。所率贼船曾经栖息马祖竿塘芹角(现今北竿塘岐山脚下),向当地渔户强索“规钱文”。并屡次打败进剿的清朝水师,自号“镇海王”,气焰一度十分嚣张。
为剿灭这股横行肆虐的海盗,嘉庆十四年(1809年)八月,与蔡牵多次交手的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与浙江水师提督邱良功联合,在定海渔山对蔡牵展开全面攻击。两军乘胜追至黑水洋。在围攻中,浙船在蔡船之东,与之并船激战。邱良功酣战中枪负伤暂退,闽船继续在浙船之东阻截,使得蔡牵船30余艘被从中隔断,无法相救。蔡牵炮弹用尽后,以番银代,进而以刀矛拼斗。王得禄亲冒矢石,额腕皆伤,但仍率兵冲击蔡牵兵船,兼用火攻。掷火焚烧蔡牵船尾楼,复又冲断其柁。蔡牵兵败被围,沉船自杀。此役代价虽不小,但终以歼灭渠魁、平息海患而告终。王得禄的官职也因屡战屡胜青云直上,累擢金门营游,击、澎湖协副将、福宁镇总兵、南澳镇总兵,直至闽浙水师提督。
抵御外敌,忠贞保国。鸦片战争期间(1841年),英军侵犯厦门。年事已高的王得禄,不顾自己体弱多病,再次披挂上阵,戍守澎湖。终因兵事繁重,积劳成疾,病逝疆场。赠伯爵,谥果毅,封太子太师衔。临死遗训:“此身虽死,此心不灰,生未能歼逆夷,死当为厉鬼击贼。”至死毋忘国事,拳拳赤子之心跃然纸上,堪称后辈时人学习之楷模。
孝扬漳台
王得禄知恩图报,孝感于天。自幼失怙、由兄嫂抚养成人的他,一生视嫂如母。无论身在何处,位居何职,他都始终如一,念念不忘报答兄嫂之恩。传说,他报名从军时,一贫如洗,兄嫂急忙典当首饰作为他的盘缠,又连夜为他缝制加大尺码草鞋,好为作战之用。后来,王得禄在军队担任掌旗官。一次,军队打败仗撤退时,王得禄的鞋子掉了,觉得很对不起兄嫂的用心。于是,他高举着旗子,不顾危险,回头冲向敌阵寻找,大批士兵看到军旗返还,误以为援军抵达,士气大振,也跟着掉头再战,于是反败为胜,立下头功。仅仅只是为了一双鞋,却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寻回,可见,王得禄对兄嫂一片知恩必报的古道心肠。
如今在海峡西岸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湘桥村的华佗庙,竟然也流传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王得禄求神签治嫂疾的尽孝动人故事。据传,清代嘉庆年间,王得禄的兄嫂得了一怪病——腹胀如鼓,百般治疗未见其效。时为闽浙水师提督的他心急如焚。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忽闻湘桥华佗庙药签十分灵验,他立马令得力部下赶往卜签求药。果不其然,其嫂药到病除,痊愈如初。王得禄欣喜万分,于是,专程从厦门乘船赶到九龙江畔湘桥华佗庙,虔诚地献上他亲笔题写的“仙方妙著”牌匾以表谢意。时今,这块牌匾仍高高悬挂在华佗庙上,似乎在默默地向来往游客倾诉着当年那段忠孝尽道的感人之事。
无独有偶,在今台湾嘉义地区也广为流传王得禄重情义、尽仁孝的故事。相传,王得禄于功成名就、官拜水师提督时,为报其兄嫂许氏养育之恩,呈奏敕封其嫂许氏为一品夫人。嘉庆皇帝允奏,并赐邀赴京观赏宫内元宵花灯,但因许氏年迈,不便长途车船跋涉。王得禄便奏请恳辞,嘉庆皇帝受其孝心感动,乃敕赐元宵节于提督府自办花灯盛典,然许氏深恐子孙无法承受,遂以妈祖祝寿为名,将花灯盛典改移配天宫,让平民百姓也能欣赏花灯。这也就是延至今日,配天宫(庙宇)与地方上的一大盛事——元宵灯会。连横在《台湾通史》中也专门记载王得禄为孝尽道之事:“……得禄少年失恃,长嫂许氏育之,至是特请追封一品夫人,长兄追赠振威将军,盖异数也……”
此外,王得禄还是一个重情重义、知恩图报之人。据说,有一次,他流浪至府城(今台南市),夜宿于土地庙中,梦见一老翁指点,如果能从军,必定前途无量。于是,醒后他毅然报名从军。故而,在其功成名就之后,为报答土地公指点造化之恩,王得禄特向嘉庆皇帝讨封木履寮土地公。
功德传芳
王得禄信仰有加,虔诚备至。他除了驰骋沙场外,对宗教十分信仰。王得禄长年在海面上征战海寇,与一般渔民一样,对妈祖的信仰极为虔诚。据记载,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1849),在云林、嘉义地区亟负盛名与历史久远的北港朝天宫、新港奉天宫、六兴宫与太保市梅埔里镇福宫、朴子市配天宫妈祖庙,都有王得禄赠送的匾额。这些说明当时王得禄在平定海盗之余,赠以匾额虔敬感恩妈祖的庇佑与神助之意。
除赠匾之外,王得禄参与捐资重修兴建的寺庙,为数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最具价值、最有代表性的当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的关帝庙。王得禄先是募众捐修关帝庙[道光十六年(1836年)],自捐银120两,随后,更是单独修建庙前的端门(华表式楼亭)——俗称“太子亭”。端门为国内罕见木斗拱构造建筑,系由六根圆形石柱并二根石梁承托数百香木斗拱构就,每拱一斗九升,叠彩垒金而上。楼亭顶端装饰彩瓷剪贴的双龙戏珠、八仙八骑和百余尊秦汉唐宋的帝王将相与才子佳人等造型塑像。太子亭气势辉煌,艺术高超,精美绝伦,岿然卓立,历数百年台风、地震而安然无恙、现已成为中国古建筑的标志之一。(林盛发 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17635号-2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