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在抗击倭寇、反清复明、驱荷复台、反击沙俄侵略者、讨伐准噶尔叛乱等波澜壮阔的几幕历史画卷中,福建台湾藤牌兵这支富有传奇色彩的精兵,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在清军中扩大了影响,树立了威信,提高了地位,赢得了尊重。为此,清军专门在绿营中设有藤牌营,藤牌兵也因此成了清军不可或缺的军队编制。不过,藤牌兵虽为兵部所推广,但由于清军仍然害怕藤牌兵有如泰山压顶般的的防御力,严禁“民间生产、仿造藤牌,否则以乱罪论处”的禁令,极大地限制并影响到藤牌的进一步改良与发展。清末光绪年间,由于洋枪大炮的进入,藤牌已逐渐失去作用,最终不得不走入历史。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虽然说福建台湾藤牌兵的历史已经终结,不过,福建台湾藤牌兵的特殊历史经历,却一直为国内外历史专家、爱好者所关注。如今探觅、寻访英雄们的后裔更是成了人们追踪的一个话题。
据《台湾人的台湾历史》中所描述:……雅克萨之战,这500台湾藤牌兵(福建藤牌兵)在战场上立下奇功,但是事后并无奖赏,也无一人得以回到原来开垦的山东、山西、河南三省,更不用说回到南方的故乡。后人说所有台湾藤牌兵全部被清军所杀……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事实胜于雄辩。雅克萨之战后,福建台湾藤牌兵移驻黑龙江齐齐哈尔,成为齐齐哈尔水师营的主力,也是齐齐哈尔城最早的移民之一。据民国年间魏毓兰《龙城旧闻》说:“水师营兵,皆调自福建。今道署附近之土著,其先世皆福建人。若莆田林姓、同安陈姓,在福建本巨族,徙塞上仍大姓也。雅克萨之役,建义侯林兴珠平罗刹,为闽人立功塞外之祖。故当日水师之权势,虽不得比于满洲,以视屯、站汉人,殊为优越。”以此可见,福建台湾藤牌兵由于在抗击沙俄时立了大功,所以得到清政府的特殊待遇,在齐齐哈尔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其所谓莆田、同安,指族望而言,其实福建台湾藤牌兵多来自漳、泉。清嘉庆年间西清《黑龙江外记》中记载,当时齐齐哈尔设有水师营总管一员,其下有四品、六品官各两员,水手268名,有大型战船10只,二号战船15只,江船5只,每年在城西南15里的船套子嫩江边举行为期10天的水操。水师官兵一部分住在城内,一部分在城东南屯垦,现有个名为“水师营”的地方,就是当年的水兵屯垦处。现在齐齐哈尔仍有许多福建台湾藤牌兵的后裔。
近些年,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省相继发现了福建台湾藤牌兵后裔及族谱等有关资料。据河南平顶山报道(2008年6月28日),在如今的鲁山县,就是当年被解散到河南的福建台湾藤牌兵驻扎的地方,不但寻找到了其后裔,而且还发现了十分宝贵的资料——林氏宗谱,更重要的是,由此揭开了那一段尘封300余年的历史。
林姓的始祖为林顺,福建海澄人,生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林顺为郑成功旧将,随郑成功打下台湾。康熙三年(1664年正月,率领金门、镇海郑兵降清。五年(1666年),林顺率官兵又驻防河南府洛阳;七年(1668年),林顺奉命带领43名将官和806名士兵,到鲁山县驻扎屯垦——屯。这些军垦点如今形成了各个村庄,分布在马楼乡、让河乡等地。如林顺驻扎地取名为沙渚。此外,在林氏宗谱上面竟然记载着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林家军征伐罗刹的会议稿和出征路程日志。林氏宗谱的发现整理,再次佐证了当年那一段辉煌历史。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支神奇、神秘、神勇的福建台湾藤牌兵。(林盛发 著)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