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宫的沿革与南靖的历史渊源
南靖县与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渊源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古往今来,中国人最难以宏伟的就是怀念故乡之情,这些情怀可以从台湾许多地名、宗祠、庙宇中看到其留下深深的痕迹。台湾鹿港镇地处台湾中部,紧靠台湾海峡,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外界知之甚少,但两百多年来,鹿镇港一直记载和见证着与南靖的历史渊缘。南靖人迁徙台湾鹿港开垦和经商的,最早有黄氏、魏氏、曾氏、李氏、施氏、王氏、吴氏等姓氏。在台湾的鹿港镇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社头萧一半,鹿港施了了”,意思是说在社头乡姓萧的人口众多,在鹿港镇姓施的占全镇人口的一半,如今已不是这样了,黄姓现在是鹿港的第一大姓,人口总数已超过施姓,有一万多人。现在台湾的鹿港镇,由于人口聚集较多,形成了一座初具规模的城镇,处处展现出一派繁华景象。在这里生活的鹿港居民,已经不再是单纯从南靖迁徙而来的后裔,来自四面八方的姓氏融合在一起,今天的鹿港已成为一座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城镇了。
坐落在鹿港小镇洛津里埔头街74号装饰华丽的庙宇,它有一个让两岸南靖人都倍感亲切的名字——南靖宫,在它的正大门中间梁柱上,悬挂着“南靖宫”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匾额做工雕刻精细。作为昔日鹿港镇三大人群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该宫庙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主祀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关公在台湾有着广泛的信士,有800多万人奉祀关公,其影响之大,在全世界是很少见的。
早期迁徙鹿港的人群中,福建兴化人是较早的族群,随后有福建省漳州、南靖、泉州等地的人也相继迁徙与此。当时南靖人黄氏、魏氏等姓氏族人迁徙到台湾,为求沿途和渡海平安,奉请关圣帝君同行庇佑,这些人在安全抵达台湾鹿港后,便在当地安居开垦和经商。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事业发展日渐丰裕,为不忘祖上根本之源,于是在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由迁徙台湾鹿港的南靖人,以厦郊(昔时南靖经商之人称之为厦郊)的名义,在旧称“港墘”埔头街现址兴建了一座“南靖宫”,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