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海沧社区里来了台胞助理

2016-08-11 09:42 福建日报

  近年来,厦门市海沧区在5个台胞相对集中的社区里,聘请台胞担任社区主任助理。李佩珍、施素娥、黄瑛芳、赵如钧、康英美5名主任助理走马上任后,结合当地实际,用充满“台味”的特色服务,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为居民的生活再增一道温馨的底色。

  村民们的姐妹

  “佩珍当我们的主任助理,大家举双手赞成!”4日,走进海沧街道青礁村院前社,村民得知记者来意后,纷纷表示了对她的支持。

  村民们口中的“佩珍”,是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发展基金会的规划师李佩珍。2014年,海沧区民政局看中台湾积累了二十多年的社区规划经验,与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发展基金会签订了项目协议,邀请多名台湾专家为当地村居“把脉”。李佩珍名列其中,具体负责的就是院前社的规划与改造。

  台湾的社区规划治理大多是居民的自发行为,但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得到大家的认可。李佩珍思来想去,决定把改造村容村貌当成第一件大事。她建议院前社借鉴台湾经验,由专门的垃圾运输车运走垃圾,实现“垃圾不落地”;同时带领当地青年,协助村民根据自身意愿整理房前屋后,改造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那些原本因不了解而不太情愿配合的村民也转变了态度,积极参与改造。

  院前社是厦门的菜篮子基地,很多村民种菜“在行且专业”,只是缺乏销售渠道。李佩珍说:“社区的规划改造,也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借助本地能人的力量。”院前社青年陈俊雄带头成立了蔬菜合作社,挨家挨户走访,用置换、租赁等方式,把村里闲置土地改造为“城市菜地”,再以发展会员的形式,吸引市民认种。这种方式让村民每年收益翻了一番,也提高了他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由于村民认可支持,院前社的改造活力十足。李佩珍又想到了村里的39栋古民居,希望充分挖掘其文化底蕴,通过管理和再利用,改造为咖啡厅、民宿等,发展乡村旅游。如今的院前社,民宿红红火火开办了,还吸引了“凤梨博士”黄来裕、“布丁爸爸”梁忠仁等近10名台胞来此创业。

  “其实合同期已经到了,但我不想走了。”李佩珍说,她想留在院前社见证发展,而大家也早已把她当成“村民们的姐妹和院前社的一分子”。

  术业各有专攻

  施素娥也被社区居民当成了姐妹,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素娥姐”。素娥姐是一位台商太太,在台湾的医院工作近40年。2009年,她退休后来到海沧,陪伴在此工作的丈夫。

  虽然退休了,但施素娥一刻也闲不下来。刚好,她在新阳街道兴旺社区的住所,邻近厦门长庚医院,于是,萌生了发挥医学特长,把台湾志工文化引入医院的想法。2009年5月,经过筹划,厦门长庚医院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施素娥和其他台胞一起身穿黄背心、戴着蓝口罩,在长庚医院的门诊大厅导诊、解读手续,帮扶病患。

  长庚医院是兴旺社区居委会的服务区域,志愿服务队认真的态度、专业的技能,尤其是由心而发的微笑,引起了社区主任许敏芳的注意。“我们社区也有志愿者,但存在‘被志愿’的情况。”许敏芳坦承,一些志愿者只是随大流登记在册,还有一些志愿者虽有爱心但技能不足。

  长庚医院志愿服务队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如何处理?许敏芳邀请施素娥到社区分享她们的酸甜苦辣,同时会同对方的管理团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管理准则,逐步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这一次活动,也让施素娥意识到,应该把志愿服务融入社区中来。2013年起,她在社区开办素娥姐沙龙,包含育儿、妇女创业、义工培训等,非常具有实用性。

  事实上,“术业各有专攻”是5名台胞社区主任助理的共同特点。嵩屿街道海虹社区的社区主任助理黄瑛芳,在社区居民大学任教,她的国学课常常座无虚席;在海沧街道海兴社区,社区主任助理赵如钧把自己多年从商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年轻创客,希望能够让大家少走弯路;而在东孚街道天竺社区,社区主任助理康英美不仅自掏腰包创建亲子国学班,还积极参与社区书院建设,与居民们共同打造“最有乡愁”的社区书院。大家积极的态度和过硬的专业水平,获得了居民的认可。

  做好主人翁

  院前社的改造进度很快,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这也让青礁村其他六个社很有紧迫感。李佩珍建议全村要注重整体感,各社不能“各自为战”。一方面,要挖掘历史文化与闽南传统,抓住先贤颜思齐故里这个亮点,制定并执行好村庄的整体规划。另一方面,村庄下属各社要在整体规划下找到自己的主题,配合当地居民的实际需要改造,实现均衡发展。

  “建个儿童乐园,让我的孙子们有个玩乐的好去处。”“开几条林荫道,傍晚可以散散步。”……李佩珍挨家挨户收集村民的金点子。“村民对村庄建设总有很多想法,我们当然要尊重他们,毕竟这是他们自己的家。”她说,改造实际上不在于改变多少、投入多大,重要的是能变成居民自己心中的样子。

  施素娥在被聘用为社区主任助理后,提出的第一个建议是把楼道里的宣传栏做成亚克力板插卡式,让许敏芳感慨不已:“建议涉及的虽然是小事,但说明素娥姐把自己当成了主人翁,从细微之处思考如何改进服务。”事实上,施素娥建议从志愿精神延伸出去,建立管理轮值制度,倡导居民认养绿地、认管空间,包括建议拥有法务、税务、会计等专业技能的居民在固定日为社区居民做免费咨询等,也都体现了她的主人翁意识。

  “台胞担任社区主任助理,职位都是量身定制的。”在海沧区民政局负责人看来,此举可助力台胞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和机制的建设,让他们融入社区,成为主人翁。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