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寻根谒祖

南安刘氏祖祠来了台湾侯氏宗亲

2015-02-10 10:48 福建日报

  南安刘氏祖祠来了台湾侯氏宗亲

  采访地点:福建南安梅山镇

  同宗同族,两岸却为何分姓刘、侯?花开两枝隔海相望,当两岸宗亲重新团聚,祖祠里又设下了怎样特殊的宴席—— 

  

    台北大学校长侯崇文率台北侯氏宗亲会回南安寻根谒祖。(资料图片)

  刘版“赵氏孤儿”

  南安梅山镇鼎诚村的古山头美井山上,一棵大榕树遮天蔽日,根须及地。170年前,就是这棵榕树的一株小苗随着从南安迁居台湾的先人移植到嘉义。如今,当年的小树苗已然成长参天大树,正如侯氏后人在台湾开枝散叶、繁衍数代。这株小榕树的家在嘉义双溪石码宫北侧。同样的,在南安也有一座石马宫,这座始建于宋末元初年间的石马宫又名报恩寺,是两岸刘侯后人心中的“根”。

  同宗同族,两岸却为何分姓刘、侯?在两岸宗亲筹资新建的南安石马宫前,南安刘氏宗亲会会长刘加成给记者讲述了一段血雨腥风的宗族历史,这段历史也被后人称作刘版“赵氏孤儿”。据传,隋唐时期,刘族先祖文静公,协助李渊推翻隋朝,功勋彪炳,官至户部尚书。因忠于朝廷,敢于谏言,开罪奸臣小人,李渊偏信谗言,致文静公遭抄家灭顶之灾。其间,奸臣上奏唐高祖李渊,让跟随文静公多年转战南北的林将军充当监斩官。所幸,林元帅深知文静公忠良,对此深感无奈,借机将自己的亲生骨肉调换文静公幼子,保留了忠良血脉。因事件败露,林元帅负伤单骑带孤突出重围,逃往荒山。在深山中遇见一猎户,猎户姓侯,家中两夫妇,结婚多年膝下尚无所出,林元帅说明缘由,遂将忠臣余孤托付给侯氏夫妇,并附上血衣以予佐证。之后,林元帅诱引追兵,自尽于悬崖之下。侯氏夫妇对林元帅的义举敬仰万分,决心遵循林元帅托付之大义,把小孩扶养成人,刘氏忠良血脉得以延续。“刘侯连理枝,同宗并蒂花”之说也由此而来。

  唐朝末年,部分侯氏后裔随“开闽三王”南下,渡江入闽,生活在南安北坑。到了南宋,“北坑”改名“刘林”。为感念林元帅舍生取义的救命大恩,刘侯后代子孙先是为之在厅堂上立牌位祭拜,后又在今南安梅山罗东镇维新村修建宫庙,供祀林元帅。因附近有岩石形似马状图腾,故得名石马宫。

  清朝雍正年间,大批刘侯氏族人从南安码头、梅山一带迁居至台湾南部,目前单是高雄、嘉义就有12个村,人数将近5万。从家乡石马宫奉请林元帅香火入岛,在当地建庙奉祀,同号石码宫,代代相传。1929年,大陆的侯氏宗亲陆续恢复本姓刘。但因历史原因,再加交通不便无法沟通,恢复本姓的消息无法及时传递给台湾及其他海外宗亲,这些地区的宗亲至今仍保留侯姓。由此,才有了如今台湾侯姓宗亲来拜刘氏家庙的有趣现象。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