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3年第七期

客家族谱,在两岸交流对接中扩大延伸

2013年10月17日 11:31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走进上杭采风,认领采写客家姓氏族谱馆的任务。是因为2007年盛夏,时在《政协天地》杂志社任职,组织过一次“闽系客家祖地行”的专题策划活动,到访过设在上杭县图书馆的客家族谱馆,印象深刻。一个内陆山区县从自身特有的资源出发,以客家族谱为载体,深入挖掘内涵,开展族谱文化研究,吸引了海内外客家人特别是台湾地区客家人前来寻根谒祖,进行族谱对接,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文化交流。

  时隔6年之后,重访客家族谱馆,见到馆长严雅英。让我诧异的,不是她对我毫无印象,而是族谱馆从县图书馆分离了出来,并有了新馆还更名为客家族谱博物馆。新馆位于上杭2011年1月新建成的瓦子街上。

  说到瓦子街,那可是客家人心目中的神圣之地。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30多个客家姓氏的入闽始祖在上杭开基创业、繁衍生息,并从瓦子街逐步迁徙粤台,后及世界各地。众多姓氏的客家乡亲都说他们的上祖是从上杭“瓦子街”外迁的,民谚故云“自有上杭城,便有瓦子街。”而瓦子街也正是通过前些年族谱研究被挖掘确立的,进而纳入了政府保护、抢救和开发的视野。

  在步入客家族谱博物馆门口之际,四块金色的牌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台湾联合大学客家研究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龙岩学院客家学研究中心等四所高校分别在客家族谱馆设立了“客家族谱教学研究实践基地”。由此可见,客家族谱馆这些年收集之全、研究之深、影响之大,这使我想到抵杭的第一天,县委书记邓菊芳在介绍县情的一句评价:“上杭客家族谱博物馆是全国收藏客家族谱最多的公共图书馆之一。”

  缘起:从“谱牒室”到“族谱馆”的嬗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海峡两岸冰封解冻,两岸人员交往交流日渐频繁,已有台湾的客家宗亲前往上杭寻根祭祖。

  1993年的一天,一位台湾大学的华教授,因族谱轶失,来到了上杭县图书馆,请求帮助寻根,可当时馆里并没有收藏族谱。为了适应两岸关系的新变化,上杭县有关部门业已开展台情调查。时任图书馆馆长的严雅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台湾乡亲的请求。

  下乡调查没有的交通工具,怎么办呢?严雅英的丈夫时任县法院的副院长,就搭丈夫下乡时的便车。没想到,搭便车还搭出了便利。在蛟洋镇贵竹村,当地的老百姓善良呀,相信政府,见有戴有大盖帽的人来要族谱,二话不说,就从家中的牛圈中找了出来。当严雅英见到《闽汀华氏族谱》时,不禁悲喜交加——喜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族谱的主人在“文革”期间把族谱藏在牛圈里,才使得这套华氏族谱免受浩劫;悲的是清代、民国两个版本计34册的华氏家谱竟已发霉长蛆。面对破损严重的族谱,一种抢救、挖掘、保护散失在民间珍贵家族史料的责任感涌上了严雅英的心头。她和村民商量,把族谱带回馆里,即向县财政申请了一万元修复经费。严雅英迄今还清晰地记得,这些族谱送到省图书馆,修复一页是1.7元·····当严雅英把修复一新的族谱复印件交到台湾大学华教授手里时,华教授感动得老泪纵横:“我总算找到自己真正的根了!”在完成了台湾乡亲托付的同时,严雅英还复印了两套送给了贵竹村的华氏后裔。

  这件事在严雅英心中产生了很大的触动:族谱对于印证海峡两岸客家血缘关系、维系两岸同胞亲情还具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从此,严雅英开始广征客家族谱,走上了搜集研究族谱之路。

  上杭县图书馆从那时起成立了“姓氏谱牒室”。当年的上杭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图书馆的经费捉襟见肘。再额外增加族谱业务谈何容易?可是,令人难忘的是,当年筹建之初,就得到了台湾乡亲的帮助。一位台湾周德光先生原想为家乡教育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当听说“姓氏谱牒室”的困难,就捐献了10万元人民币,添置电脑和复印件等。

  在台湾客家乡亲的帮助下,“姓氏谱牒室”发挥它的功能,开始为海内外客家裔孙寻根谒祖及客家研究学者提供服务。台湾郑氏修谱委员会、长汀台湾同乡会长郑健先生找上门来,希望提供郑氏入闽始祖的有关史料,一来二去为台湾郑氏联修族谱接续了祖脉;台湾《环球郭氏族谱》主编郭行健先生来电咨询关于“上杭中都祝三郭氏族谱”源流概况,热情答复为郭氏家族解疑释惑······客家族谱馆于1997年、2000年、2006年先后参加龙岩市举办的“闽台渊源关系族谱展”、“客家族谱展”,以及上杭县的“‘寻根与认亲’客家族谱选展”,在此期间还举办了“客家族谱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族谱展期间,吸引了台湾乡亲的关注。台湾80多岁的郭达元老先生带着孙女找到自己家乡的族谱,找到自己的名字时,激动地说:“看啊,我的名字也在族谱上面!真没想到家乡父老乡亲还惦记着我······”台湾客家姓氏研究会理事长林瑶棋先生说:“我从事姓氏研究20多年了······开展族谱文化研究旨宏义远、功绩可期。”

  第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决定2000年11月在龙岩市举行,这将极大提升闽西在客家人心中和海峡两岸的地位。严雅英感到机会到了,不失时机地向县委县政府提议,将“姓氏谱牒室”更名为“客家族谱馆”,县里当年5月批复同意。在不给钱、不给人的情况下,严雅英不为所动,决定将现有图书馆辟出400多平方米,作为“客家族谱馆”,带领员工开始大量搜集闽、粤、赣、台、川、桂等客家地区的族谱文献。对客家族谱的研究和追溯,不仅进一步加深了海峡两岸客家同胞同根同祖的认同感;而且还拓展了上杭县图书馆求生存谋发展的空间,走出了一条以特色藏书体系建设的有为有位的县级图书馆发展道路。从2002年起,县里每年拨付2万元作为族谱馆的购谱经费。族谱馆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如今电脑、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投影机等一应俱全。县图书馆连续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全国文明图书馆”“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国家二级图书馆”,福建省文化厅颁发的第二届“福建省十佳图书馆”等荣誉称号。

  随着上杭县客家族谱馆影响越来越大,2007年,上杭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购谱的经费增至20万元(如今又增至30万),并于2008年投入2000万元开工兴建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新馆,将“客家族谱馆”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2009年年底投入了使用。斯时上杭客家族谱馆累计已收藏闽、粤、赣客家地区客家族谱及相关文书契约、祖图等珍贵资料,共有117个姓氏、1600多部、1万余册。

  这些年来,族谱馆接待来自台湾等地的客家人士60多批、5000多人先后来到上杭参观、考察客家族谱,开展族谱寻根与学术交流活动。2005年4月,上杭县政府还聘请台北市闽西同乡会会长罗行为上杭县图书馆名誉馆长,进一步加强了与台湾“世界客属总会”等客属社团经常性联系。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