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3年第11、12期

两岸共贺茶业泰斗张天福104岁华诞

2014年01月07日 10:49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事茶的几十年来,张天福身体力行倡导中国茶礼,倡导、宣传、组织、协办以宣传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茶人之家”、“茶艺馆”、“茶苑”等等,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祥和的空间。他认为,弘扬茶文化不仅要提升茶艺,而且要精于对茶叶的评审。因为他精益求精的评审得到茶人的共同认可,因此不计其数地应聘担任全国、全省各种优质茶、名优茶鉴评会主评。凡是在评议中有争议的茶叶,只要他到场就能一锤定音。

  有一次在安溪“茶王赛”的评审中,有两号参赛的茶叶,色、香、味、形均无二致,张老断定这是同一号品种的茶叶。经过检查落实,是当事者为了能多一次获奖机会而把一个品种分做两号参评。秘密揭开,举座皆惊。在广州一次由他主评的“茶王”拍卖会上,福建安溪“铁观音茶王”0.5千克拍卖17万元、“毛蟹茶王“0.5千克8.2万元,又一次在上海主评的“铁观音茶王”0.5千克拍卖2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乌龙茶声誉。

  与公泰名茶的世纪缘

  张老104岁华诞庆典由福建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中华茶人联谊会福建茶人之家、福建省张天福有机茶技术服务中心主办,之所以由福建公泰茶庄承办,是因为公泰茶庄与张老有着一段世纪茶缘。

  据悉,1935年张老在在闽东福安创办福建首座茶校及首座茶业改良场,充分带动了闽东地区茶产业发展。为此,宁德人翁明珍先生于1941年在闽东宁德福山街创办了公泰茶庄,分号遍布福建省各主要码头,所经营的闽东红茶、绿茶、白茶兼营武夷山的岩茶和红茶等,一时间蜚声海内外。传唱至今的《福安茶歌》中“我去街尾公泰行”之句,就是当时公泰茶庄鼎盛时期的真实写照。

  公泰名茶董事长孙康龙,是福建公泰茶庄第三代传人,他告诉记者,2004年,由他接

  手恢复开办老字号“公泰茶庄”时,得到了张老的关怀和支持。由于茶庄所经营的茶叶品质优越,得到了张老的认可,为此张老还为其挥毫题写了“公泰名茶”,使他在创业中受到了极大的舞。他说,由于他还年轻,在茶叶经营中经常出现许多让他困惑的问题,而每次去请教张老时,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科学和最佳的解决方案。现在公泰名茶相继在大江南北开张了多家连锁,生意兴隆,企业也获得了不断壮大。为此,孙康龙这次竭尽全力承办 了张老104岁华诞庆典,使张老感到由衷的高兴。

  104岁华诞震憾彼岸

  张天福老人的104岁华诞在海峡两岸各界人士引起震撼,两岸各有关部门纷纷发来了贺电。武夷山市市长徐春晖贺文:天锡遐龄,国祥人瑞;武夷山市茶叶总厂冦福新(第22任厂长)贺文:盛世常青树,百年不老松。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范増平也专门为张老华诞发来了贺电,祝贺张老福寿康泰。

  福建省农科院副院长、张天福茶叶基金会理事长张伟光出席了张老104岁华诞庆典并致辞。他说,张天福老人自1932年开始与茶结缘至今已经整整84年了,可谓书写了一段茶界的传奇。他指出,张天福先生被誉为“茶界泰斗”,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所列的当代十大茶叶专家,并且是唯一健在者。“天赋陆茶仙,福生张茗圣”生动地概括了张天福先生在茶界的崇高地位。

  “张天福先生作为福建现代茶业的奠基人,对福建省茶叶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张伟光称赞张老如今仍壮心依旧,致力于宣传推广茶文化,创建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致力研究茶叶食品安全问题,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可谓感天动地,令所有茶人为之感佩。

  张天福先生说:“我喜欢茶,一只脚进了茶界就再也拔不出来,能够兴茶富民就是我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张伟光认为,这就是张天福跨越了一个世纪的峥嵘生涯写照。他表示,数华夏茶人,像张天福老先生这样事茶时间之长,涉猎的领域之广,培养人才之多,茶学思想体系之深厚者,在中国茶界绝无仅有。(遥远/文.图)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