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促进两岸和平相处、化敌为友
在走过65个年头的人生旅程中,许文彬在回忆录中将之宏观地归纳为3个阶段,其中把“1992年”定位为自己生涯阶段的另一个分水岭。因为1992年适值他踏入社会从事法律实务工作满20载之际,应台湾行政部门“陆委会”之邀,赴海南省海口市参与官方处理“海南台商林智贤一家3口命案”善后事宜,首次踏上了祖国大陆的土地,揭开了他迄今往来海峡两岸多彩场景的序幕。
从1992年以来,许文彬先生先后50多次到大陆参观访问,他关注台海局势,精研两岸关系,尽自己的棉薄之力建言、献策,期望两岸关系良性发展。2001年7月20日,他和柏杨等14位知名人士联名向台湾当局领导人提交了一份《建言书》,呼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开启两岸接触对话。当时在台执政的陈水扁不仅不听他的建言,还撤去了他的“国策顾问”衔头。
作为律师,许文彬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尤其是2002年元月24日,钱其琛在“江八点”7周年纪念讲话让他洞察到了大陆的善意,他立即在翌日的《中国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两岸互启对话大门迎接春暖》的评论文章,引用杜甫诗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呼吁台湾当局给予良性的回应,以迈向两岸双赢的新境界。元月29日,他的这篇评论文被《参考消息》专刊特别转载。
2008年2月,应海协会邀请,许文彬到福建省参加了一场主题为《海峡西岸闹元宵.全球华人盼团圆》的大规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让他有机会回到了祖籍故地福建,访问了和台湾咫尺之隔,在历史和地理上与台湾关系最密切的福州、泉州、厦门等城市。这趟祖籍故地福建之旅,也使他更加坚定自己长久以来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的见解,他认为台湾人应“立足本土,瞻望两岸,化敌为友,共存共荣”。他强调,海峡两岸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本来就是一家人,台湾人不必刻意排斥对岸,政治人物更不该以政治目的而刻意制造对立、疏离,而应尝试化敌为友,拉近两岸的距离,始能造福百姓。
同年3月初,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对台讲话,被舆论界视为北京对台政策的新意展现。许文彬立即提醒民进党,为了台湾的美好未来,为了世代子孙的福祉,盼望真正爱台湾的政治人物,带领台湾跨出泥淖,走向两岸的光明大道!
自从1992年第一次踏上大陆土地──海南省迄2013年前后22年间,许文彬平均每年超过2次往返海峡两岸,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可以说是一段奇缘。大陆之行,他不只是游山玩水,还涵盖了事务性协商、文化参访、法学交流等等,他不仅结交了许多朋友,而且为两岸交流交往奔波竭尽全力。他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促进台湾与大陆和平相处、化敌为友?如何寻得两岸立场的最大公约数以期互利、双赢?”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