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4第8期

县域发展行思录

2014年09月09日 16:37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小吃培训与精准扶贫

  小吃代表了地方文化,与百姓生活贴得最近。“精准扶贫”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的扶贫开发新理念,要求扶贫精准到村到户。在做大小吃产业中促进精准扶贫,这是笔者日前随省扶贫开发协会、扶贫基金会在宁化县调研时得到的启示。

  精准扶贫重在扶真贫。宁化县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号召县乡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驻村任职干部等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只有扑下身子,才能摸清实情;只有精准识别,才能分类管理。目前动员县、乡、村干部和社会力量2000余人,覆盖全县8000余户的贫困户。同时开展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细分出“四因四缺”的贫困原因:即因病、因灾、因学、因残,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缺动力,为精准扶贫摸清底数打好基础。

  精准扶贫贵在真扶贫。减贫脱贫,关键是发展产业。重点在扶贫产业选择、产业链延伸,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活力、内生动力与“造血”功能。宁化县在摸清情况后精准扶持,细分扶贫对象,细化扶贫资金,帮助贫困户确定一项自我发展的主业或技能,主动融入县里主导的产业。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订制“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技”,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

  小吃培训只是增加技能的一种形式,却给我们诸多的启示。首先,小吃培训是因地制宜的。宁化客家小吃有300多个品种,列入福建省烹饪协会认定的福建名小吃就有41个,是客家人千百年来烹饪技艺的结晶。从2012年起,当地县委县政府决定发展客家小吃产业,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出台了扶持政策。并依托当地职业教育资源,把小吃培训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抓手,把优势做足,把特色做强,把短板补上。

  其次,小吃培训是因时而变的。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3860”现象,也是导致当下农村贫困的原因之一。宁化县依托三明工贸学校的现有资源,开展“小吃致富培训班”,其中也为留守妇女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免费培训,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促其逐步融入城镇生活,既帮助其脱贫致富,又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对合格劳动力的需求,还促进职业学校的转型,一举多得,三全其美。

  第三,小吃培训见效明显。小吃项目接地气,群众基础好,开店门槛低,按当地从业人员的话来说,进账虽不多但每天都能见到钱。再加上政府提供贴息贷款,制定统一的店面标识,免费提供餐具、制服等,产业发展值得预期。目前免费培训小吃从业人员4098名,参训人员开设小吃店1400多家,其中在县外开设小吃店701家。依托产业搞培训,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

  小吃不小,作用不可小觑。笔者日前到访石狮,见识了“小吃效应”。为了打造一个新的商圈,开发商把引进闽南和台湾传统名小吃作为积攒人气的一个手段。小吃不小,关键做大做强。精准扶贫更体现在帮到点子上,扶到人心里。小吃来自民间又回归民间,只有让更多的人自愿加入小吃从业者中来,产业发展才会有后劲;只要把客家小吃产业做得像沙县小吃一样,就一定会带动一部分人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