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安戍台将士墓群和协台衙门
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的亭江镇闽安村,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千年古镇,公元893年,唐朝已在闽安设巡检司衙门,宋代时列福建四大名镇之首,元明清时沿袭为军事与海上贸易重镇,也是千年来兵家必争之地和古战场,至今保存有大量唐、宋、元、明、清文物古迹,其中有许多涉台文物古迹,见证了榕台源远流长。
闽安村城里街闽安协台衙门自宋代始建,经清代重建为协台衙门,清康熙年间,台湾收复后隶属福建管辖,显示出闽安的重要军事地理位置。清顺治年间,范承谟任闽安总兵官,在巡检司原址上扩建而成协署,建成后的闽安协台衙门是闽台军事防衙指挥机关。清闽安水师分左右营,分驻闽安邢港两岸。清康熙年间,协台衙门所辖的闽安水师参战收复台湾。台湾隶属福建管辖后,戍台军队就是调自闽安。其后长达200多年,闽安协台衙门统辖福建沿海和台澎金马列岛。
清代闽安水师分为左右营,分驻闽安邢港两岸。左营驻草尾,建有炮台及驻防兵营,右营驻北岸,到今这里仍称右营尾,建有驻防兵营及操演场。两岸隔江相望,邢港口集泊水师舰船。 左右营水师巡防水汛, 广达东南沿海数县,也应制三年一换班轮戍台湾。在台湾淡水、嘉义一带的“万福营”,现在高雄市的左营,就是当年闽安水师左右营的轮守处。
清顺治七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把闽安当作反清复明、收复台湾的战略基地;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因范承谟任闽安总兵官在此建协署,环石城,设水师营汛,分五营四哨,自此闽安称为协台衙门。清康熙间,协台衙门所辖的闽安水师参战收复台湾。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闽安协台改设副将驻防,辖左营、右营、烽火营,统辖福建沿海和台澎金马列岛,长达200多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涉台文物。
此外,闽安村虎头山东北麓的墓群,原称“闽安镇虎头山清军义冢”,是我国重要的涉台文物。新中国诞生60年来,闽安戍守台湾将士墓群受到良好的重视和保护。200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福州戍守台湾将士墓群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市抢救保护涉台文物
悠久的榕台交往历史为福州市留下了众多的涉台文物,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涉台文物专项调查,至今全市已有166处涉台文物点列入福建省涉台文物名录,其中不乏有“五缘”重要见证的文物。
近年来,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涉台文物,将涉台文物保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先后投入40多亿元,重点实施以三坊七巷为龙头的涉台文物保护项目,挖掘涉台文物的内涵,突出“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四大文化品牌,打响林则徐、严复、林觉民等涉台名人品牌,建设好富有地方特色的“闽都文化”。
““十一五”以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多次到福州,相继视察了三坊七巷、闽安村等重点涉台文物,对抢救保护重要的涉台文物进行了规划、修复、开发利用等作重要指示和参与论证研究,提出很多指导性意见。国家文物局还成立专家组,定期到三坊七巷,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在经费上大力支持福州市的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对福州市涉台文物保护工程予以重点扶持,使一批重要涉台文物得到了抢救和保护。(帆影/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