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4年第11期

歌册联结两岸情--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蔡婉香的歌册人生

2014年12月26日 16:06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歌手有过的辉煌与沉默

  蔡婉香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山几百个歌册场的鼎盛,也经历过东山人“闻歌色变”的沉寂期。

  “那个时代,不止蔡婉香,古城铜陵镇几乎家家户户的女子都会唱歌册。”东山县图书馆长、研究员游明元说,“歌册”自明朝从广东潮州传入,其曲调渐渐地被同化成别具海岛风味的“东山歌册”。上世纪50至60年代初,“东山歌册”辉煌一时,到处可见“歌册”场。在当地颇有名气的蔡婉香能准确生动地通过韵律,再现每一个故事情节,加上声音甜美,声情并茂,一唱厝边知,老少闻歌而来,她家的大院或“歌册”场经常挤满了听歌的人群。

  可是,到了“文革”期间,歌册竟成了禁书,数百家歌册场也消失了。但蔡婉香还是冒着危险把20多本歌册藏在自家柜子里。“我是贫下中农,没人怀疑。”她笑着说,最重要的是舍不得。“那是传了几代人的宝贝啊,让我毁掉,真下不了手。”“上世纪80年代起可以唱了,大家把箱子整理出来,互相看看,哇,原来你们都藏着呢!”她大笑。

  蔡婉香早年担任城关食杂店会计,退休后积极参加“海滩歌册俱乐部”等文艺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蔡婉香发现,聚在一起唱歌册的只剩下了老年人。她有些担心:“等我们这辈人老去了,歌册会不会慢慢就消失了?”她主动找县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求一边唱歌册一边录音下来,“这样我也不会有遗憾”。

  我要让歌册“东山再起”

  春天来了,百花争艳。2006年喜讯连连:“东山歌册”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家文化部批准,蔡婉香成为国家级“东山歌册”传承人。在台湾的蔡白峰听了这个消息,连忙挂电话向妹妹祝贺。此后,县政府将歌册列为地方曲艺重点保护项目,组织人员搜集整理歌册唱本。“我要让歌册东山再起。”蔡婉香暗下决心要让歌册重放光彩,将歌册作为联结海峡两岸情谊的‘纽带’,当好闽台艺术交流的文化使者。

  “台湾海峡西南边,海岛东山旅游区,海碧天蓝浪沙白,林绿山翠水相依……”今年10月20日,位于东山县铜陵镇码头社区的“歌册传习中心”,传出了阵阵悠扬婉转的歌声,东山歌册的国家级传承人蔡婉香,正忙着向姐妹们传唱歌册《美丽的生态旅游岛》节目。

  “正是蔡婉香等歌册老艺人发挥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才使‘东山歌册’重放光彩。”在码头社区“歌册传习中心”,省级“东山歌册”传承人、所长张丽卿告诉笔者,2007年“歌册传习中心”成立以来,坚持做到每周3个“歌册传习日”,目前有学员24人,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10岁,学唱的歌册有几十本,多次代表镇、社区参加市、县演出,还到广东潮州市等地开展歌册传唱交流活动。

  如今,歌册再度唱响东山大地,创新作品也如雨后春笋,有《东山十八景》、《好书记谷文昌》,有《玉二妈传奇》,也有《道德.楷模》,还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振人心》等等。蔡婉香认真学习研究这些新曲目。七字一句,四句一韵,一二四句尾音是平声,第三句的尾字是仄声,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都很难的事,她却学得津津有味,天天“册不离手,歌不离口。”一到晚上,越来越多的妇女都围拢到她身边。

  “东山歌册”入选“非遗”后,喜欢歌册的越来越多,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有关专家、艺人、歌友、媒体多次赶来研讨《东山歌册》、听她唱歌,并录音和带去了一本本《歌册》。听着他们咿咿呀呀地学唱歌册,蔡婉香很感动,“我突然意识到,传承,不一定只限在东山岛,只要喜欢歌册的人,都可以是它的传承人”。新加坡口琴大师游宏钊在听完歌册演唱后,如获至宝,将许多歌册带回新加坡,谱成乐谱后用口琴演奏。“这就是传统艺术的魅力,我们把歌唱给世界听,也许他们也会成为新的传承人,继续发扬和创新。”蔡婉香高兴地说。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