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罗门有一段时间了,凡是因各种机缘见过的台湾诗人,事实上已在我心里种下了一棵奇妙的诗歌种子,一旦时机成熟,就能破土出芽。此番为《海峡瞭望》做台湾诗人推介专栏就是这样一个成熟的时机。依托百度,我查到了我和罗门、蓉子夫妇的见面是在2006年10月16日的北师大,是应谭五昌教授之约到此参加“中国诗歌高端论坛”开坛仪式暨“台湾诗坛大家罗门先生专题演讲”,也就是,罗门先生此次演讲是此高端论坛的第一讲。可惜当时没有录音记录,活动结束后我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听后感,及至今日回忆,竟一点也想不起罗门先生当天的演讲内容了。只依稀记得讲座提问环节有学生提问到关于《麦坚利堡》一诗的创作经过,罗门先生现场做了解答。那次讲座后我的最大收获是回家迅速阅读《麦坚利堡》,并对这个地方产生了强烈的向往之心。
“麦坚利堡是纪念第二次大战期间7万美军在太平洋地区战亡,美国人在马尼拉城郊,以7万座大理石十字架,分别刻着死者的出生地与名字,非常壮观也非常凄惨地排列在空旷的绿坡上,展览着太平洋悲壮的战况,以及人类悲惨的命运,7万个彩色的故事,是被死亡永远埋住了,这个世界在都市喧嚣的射程之外,这里的空灵有着伟大与不安的颤栗,山林的鸟被吓住都不叫了。静得多么可怕,静得连上帝都感到寂寞不敢留下;马尼拉海湾在远处闪目,芒果林与凤凰木连绵遍野,景色美得太过忧伤。天蓝,旗动,令人肃然起敬;天黑,旗静,周围便黯然无声,被死亡的阴影重压着……作者本人因公赴非,曾往游此地,并站在史密斯威廉斯的十字架前拍照。”
以上文字摘自《中国新诗百年大典》唐捐主编的第九卷“台湾诗人卷”之罗门部分。此卷罗门收入诗作20首,《麦坚利堡》是其中的第二首。百度“史密斯 威廉斯”,出现的就是《麦坚利堡》一诗,《麦坚利堡》一诗出现四次“史密斯 威廉斯”,他是阵亡将士之一,但如今他的形象已经模糊,幸有罗门在《麦坚利堡》为他记了一笔。战争是以泯灭个体生命为代价的,7万个生命,尽管有碑刻存证,但除了他们的家人,谁会一一去替这7万个生命悲伤感叹?!一切战争从生命意义来讲都是不人道的。这是我读此诗的一个感受。当然,美国对每一个个体生命还是尊重的,能够把7万个生命一一搜寻出他们的名字和出生地,反观新中国成立至今,历次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大体只是一个概数,尚未有类似麦坚利堡一样的集体公墓一一给每个死者一个清晰的名字和来历。
这是我读《麦坚利堡》的第二个感受。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