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后,在岛上实行独裁统治,时间长达26年,直至1975年88岁病逝。当时,岛内学校、图书馆等机构为了表示对蒋的忠诚与爱戴,纷纷为蒋介石塑像。据说,蒋介石在位时塑像多达4万多座,平均不到1平方公里就有1座。2000年民主进步党执政后,开始“去蒋化”运动。但,最终目的却是要“去党国化”、“去中国化”。
从2000年开始的“去蒋化”运动几乎是对蒋介石的“鞭尸”和全面清算:
台湾中央银行于2000年起发行的第五套横式新台币,台币面额500元与1000元纸钞上的蒋介石肖像被移除,分别改为梅花鹿(NT$500)与帝雉(NT$1000);虽然在台币200元的纸钞上仍有蒋介石肖像,但因为台币200元纸钞在台湾民间使用量少,不如长期以来以孙中山为主题的台币百元大钞使用上来得广泛。还有,1981年发行的台币1元、5元及10元铜板仍然保存蒋介石肖像,但10元硬币直至2011年推出的新版本已改为以孙中山为肖像,并将逐渐全面取代旧版硬币。
早年台湾教科书中凡提到孙中山与蒋介石姓名需挪抬以示尊敬,如“先‘总统’蒋公”这样的表示方式,现已废止。而台湾各地中小学的教室中,前方会挂着孙中山遗像,后方则挂着“蒋公”遗像,现在此一规定也被废止。
中小学音乐课自1990年代后,就停止教唱“蒋公纪念歌”等个人崇拜色彩浓厚的歌曲。
废除“蒋公诞辰纪念日”(10月31日)与“蒋公逝世纪念日”(4月5日)。
“总统府”前的“介寿路”更名为“凯达格兰大道”。
“介寿馆”牌匾被移除改为“总统府”。
中正国际机场改名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
中正纪念堂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移除正门牌楼上“大中至正”匾额,改悬“自由广场”。
保持了30年的台湾军方集体拜谒蒋介石陵墓的传统悄然中断。
“去蒋化”运动在2007年达到高潮。这一年2月1日,陈水扁首次喊出“蒋介石是2·28事件元凶”的口号,下令“国防部”逐步拆除所有台军事营区内的100多座蒋中正、蒋经国铜像。随后各地纷纷仿效,反响最大的莫过于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的更名与铜像拆除。“2.28”后,高雄市政会议通过文化局提案,将“中正文化中心管理处”更名为“文化中心管理处”,当晚,市府在大批警力戒护下在文化中心四周架起拒马,并将蒋介石铜像围篱,随即,这座全台最大的蒋介石铜像被粗暴地大卸八块,切割成200多块的破铜烂铁。国民党批评这是“文明的耻辱”,马英九认为“态度轻率,手法粗糙”,拆除现场叫骂声及哭声不断,民众流泪责问为何要强行拆除,而国民党党代表锺凤美则因过于激动昏倒,送医急救。……
彼时正在浙江奉化溪口访问的桃源大溪镇镇长苏文生与随行看着大陆完好保存着蒋家故居和宗祠,两相对照,感慨万千。大溪镇辖内有慈湖和头寮陵寝,从前又是蒋介石官邸所在,他决定在大溪镇建一个“蒋公雕塑纪念公园”,这个决定,改变了蒋介石铜像回炉炼铜的命运,成就了世界上唯一一座为个人塑像所设置的纪念公园,而我们,也就有了与老蒋们“对话”的机会。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