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全省强。
县域经济作为全省经济的基础,在重大历史机遇面前是怎样落实、怎样把握的?在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召开一个月之后,我们走进长泰。“县域学长泰”,这是漳州市委市政府对长泰以往工作的肯定,长泰经济总量、增幅、进度等指标均位居漳州市前列。长泰县域综合实力排名居全省第16位,财政收入综合指数位居全省第17名,连续8年获得“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连续三届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长泰又是怎样谋划、怎样行动的?笔者采访了长泰县委书记张慧德、县长吴卫红。
发展模式的跨越
青山如黛,绿水环绕。
多年之后,再次走进长泰,引发笔者内心震撼的是,在青山绿水间蕴藏着国内最大的古琴制作、传承基地。这是“环境也是生产力”又一个长泰例证。
龙人古琴2003年设置于厦门,2010年在长泰创建龙人古琴文化村,201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2013年被文化部列入国家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薛永远介绍说,2011长泰?中国龙人古琴文化艺术旅游节隆重举办,来自加拿大、马来西亚及香港、台湾、内地44个城市500多名琴界顶级专家、学者齐聚长泰县龙人古琴文化村,共同研讨古琴斫琴艺术,交流古琴教学心得,并就如何传承和发展古琴文化等展开探讨,其盛况迄今还在业界津津乐道……
长泰不仅拥有7个“厦门岛”的发展空间,而且拥有森林、田园、溪流组合成的自然生态环境。长泰森林覆盖率66.03%,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优良空气天数达365天,饮用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以上,噪音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2012年9月,长泰通过了全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县”验收。
对此,县长吴卫红认为,县委从战略的高度,把“生态型”作为建设“核心区”的前置条件,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县委、县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和理念。
“生态型”不光是拥有生态良好的环境,着力保护,可持续地利用,更在于转变发展方式,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扩大生态效益型产业比重,抓生态就是抓发展方式转型,抓生态就是增强县域竞争力。
长泰县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确起步较早,这些年探索总结出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比如,健全“规划引领、目标明确、联动考核”的整体框架,形成“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模式,巩固“基本建设、长效管理、综合服务”的发展格局,探索建立以“美、用、管、合、简、富”为要点的长效机制,全力打造“田园风光、生态之城”。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环境也是衡量一个地方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长泰从2013年起又从流域水环境治理入手,重点通过养猪、农村垃圾、巨尾桉、矿山石材、工业排污、水土保持等六个专项治理,建立健全长效防范管理机制,拟用3年的时间,使长泰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让长泰的山更青,水更秀,生态更美,人居环境更优。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