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5年第4期

传统中国文人的风范——兼读萧萧诗作《不让康乃馨消瘦》

2015年05月25日 11:24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每每读到台湾诗人用闽南语写诗,我就对我们闽南语感到十足的自豪,而原先,我是对自己满口闽南腔普通话深感难为情的。八闽大地,只有闽南人的普通话会被轻易辨认出,它真是太有个性了!

  在书橱翻找刊有“云水谣”专辑的《乾坤》诗刊而不得,竟意外发现了萧萧诗集《情无限·思无邪》,本来找《乾坤》诗刊为的就是找萧萧的诗。话说2012年5月,漳州师范学院和台湾明道大学、台湾诗学季刊联合举办了“2012漳州诗歌节”,诗歌节以“茶与诗”为主题特邀台湾著名诗人萧萧先生做了专题讲座。我和全场学生一起,聆听了萧萧先生带着闽南口音的普通话感到真是亲切极了。讲座中,萧萧以台湾诗人德亮和自己所创作的茶诗为例,讲解了茶与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与关联。萧萧对茶的喜好来源于他的故乡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对他的熏陶,此地除了土楼著名,茶叶也很著名,几乎家家都会做茶。茶对萧萧而言,应该是一种隶属于基因血统的记忆。

  此次诗歌节,主办方安排两岸诗人游览了著名风景区云水谣村和土楼,两个景区恰好都在萧萧的故乡南靖县。游览中确实看到家家户户都用大簸箕在捡茶,茶农们不拒绝我们进屋观摩整个制茶过程,也欢迎我们就地购买。萧萧说,“我想用茶去结合两岸的茶缘,又因为我熟悉的是文学,是诗,所以就想到把茶和诗结合起来”。讲台上的萧萧,清秀俊雅,笑容灿烂,灰白相间的头发更使之具备一种长者的宽厚——亲和力应是萧萧给人的第一印象。此外就是文人气,萧萧身上有传统中国文人的风范,那种白衣飘飘仿佛古籍上走下的模样。那次诗歌节上大家游山玩水、朗诵赋诗,最后由台湾诗人紫鹃集中刊登于《乾坤》诗刊,我一一拜读完两岸诗人写“云水谣”的诗作,对萧萧的诗作记忆最深,本想找出来加以解读推荐,不曾想家中藏书太多,半天没找到,反而找出了萧萧诗集,真是意外收获。

  说意外是因为我一直以为当时萧萧只赠送我德亮著的《德亮诗选》,记得萧萧是这么说的:“德亮是台湾优秀诗人,这回有事无法来大陆,特意托我带他的诗集送给大家。”我记忆里竟没有萧萧先生送我诗集这回事,真是不应该。早知道家里有萧萧诗集,我也不至于现在才在《海峡瞭望》“台湾诗人”专栏里推介萧萧啊(此前一直想写萧萧但苦于没有他的诗歌),这回好了,捧着萧萧出版于2011年的诗集《情无限·思无邪》一口气翻读完毕,觉得这是一本很有想法的诗集,全书分6辑,且看6辑标题:有些你我记挂的人,有些让人驰想的岛,有些无法拣择的命与运,有些思无邪,有些石头小子仍然激动,有些可以解渴有些更渴——确实很有作者的匠心在。

  除了小标题的创意十足,写作上萧萧也很讲究艺术手法的多方尝试。譬如在第一辑专门有两首“台语”诗,一首给父亲,一首给母亲。“台语”就是闽南语,因此我能轻易地用闽南语把这两首诗念了出来并知其味。写给父亲的那首题为《阮老父》,“阮”在闽南语里意为“我”,因此题目就是“我父亲”。全诗不长,我且摘抄如下——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