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两岸同时发行了朱子题材邮票;中国邮政发行朱熹诞生880周年纪念邮票,被评为2010年度的“最佳邮票”。在五夫镇的朱子学校,三年级的小学生就能背《朱子家训》;朱子题材的纪录片、电影不时涌现;2013年12月南平市举办的“朱子之歌——朱熹诗词格言主题综艺晚会”,吸引了三四百人参与,2014年曾赴台湾演出……
在五夫镇紫阳楼边的泉水汩汩,我们争相品尝“灵泉”。
“朱熹就是喝着这泉水长大的,能让人文思泉涌。”五夫里朱子文化研究中心的姜贵天老人介绍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紫阳楼内的这幅朱熹诗句格外显眼。
对这句诗,老姜有自己的理解:“不管你身在何方,都不能忘了这源头的‘活水’,要记着回来看看,找找自己的‘源’。”
割不断的血脉缘
五夫镇朱子巷。
巷子不深,100多米,曲折蜿蜒,脚下是经岁月磨洗的鹅卵石,两边是被风雨剥蚀的土墙。
一群学生准备留影。一对情侣,女的撑着花伞,男的背手踱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阵爽朗的笑声飘过……
随着诗句的意境,思绪穿越了800多年。无数次经过这条巷子,朱熹成长、求教、讲学、授徒,“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终于集宋代理学之大成,奠定了闽学在中国思想文化长河中独尊700年的历史地位。
留存着朱熹一生大部分印记的武夷山,对于两岸朱子后裔来说,是他们的“源”之所在,有着如血脉和心灵归宿般的吸引力。
“第一次走过那条充满历史沧桑的小巷,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所在。”就在前几天,在台北八德路三段212号10楼,从福州参加完海峡两岸朱子文化发展研讨会不久的朱茂男如是向记者回忆。
朱茂男是朱熹的第30代裔孙,有着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长、台湾朱氏宗亲文化基金会名誉董事长、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常务理事等头衔。
虽从小耳濡目染着先祖的思想文化,可朱茂男始终觉着有些隔阂,直到来到武夷山,才寻觅到了通过“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传承推广朱熹思想文化这一毕生事业。
“小时候家乡祭祖,祖先牌位上有‘朱熹’字样。中学时学朱熹的《四书集注》,一股荣耀感油然而生。2000年到武夷山参访,让我有了传承推广朱子文化的责任感。”
有着同样感慨的是南平市政协社法和民宗委主任、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朱美珍。
“几十年前,在福建师大念书时,导师跟我说,你是朱熹后裔,研究朱子文化,以后一定有用处。现在真的派上用场了。”近年来,她在朱子文化的研究推广和两岸交流上,做了大量工作。
“你看,台大的老师又把‘朱子之路’研习营台方的活动方案发过来了,这项活动一启动,台湾师生的热情太高了,说不做都停不下来了。”朱美珍打开她的电子邮箱给记者看,邮箱内有她与台湾师生交流的大量邮件。
“朱子之路”研习营,其实是两岸学者、学生、朱子后人共同组织,重走朱熹的人生轨迹,感受、学习、研讨朱子文化的一项活动。从2008年至今已举办了6届,影响力越来越大。去年的第六届活动,参加的两岸师生已过百人,其中有80多位来自台湾的教授、研究生。
“目前两岸正在探讨开辟两条新的‘朱子之路’,一条是闽南的从政为民之路,另一条是台湾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书院文化之路’。”朱美珍表示。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