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5年第5期

朱子文化连着两岸情

2015年06月17日 10:00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抛不掉的文化根

  每年5月左右,是武夷岩茶的做茶季节。小杨也忙着在武夷产茶区到处奔走。小杨是武夷山人,这次回故乡是为了写毕业论文。她的毕业论文方向是朱熹与茶的关系。

  “朱熹生活的年代,也是武夷茶业兴盛的时期。‘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作为儒学大家,朱熹与茶文化的关系值得探寻。比如,建瓯矮脚乌龙就是台湾青心乌龙的始祖,朱熹与台湾文化的关系也可藉由茶切入。”小杨对完成论文颇有信心。

  小杨此次寻求帮助的一个重要部门就是武夷学院朱子文化研究中心。

  记者来到宋明理学文献室。室内陈列着6000多册朱子文化相关书籍。朱子文化研究中心张主任介绍说:“省内少有收集这么多这么全朱子文化专著的文献资料室。每年都有多位研究朱子的台湾学生,来我们这儿查资料、写论文,一住就是几个月。”

  潭溪的半亩方塘,朱子巷的鹅卵小石,兴贤书院的青苔,紫阳楼的灯光,九曲溪上的棹歌……这些朱子文化元素,往往让台湾学子们兴奋不已。不过,张主任更愿意推荐他们去瞻仰武夷精舍。隐屏峰下九曲溪畔的这座学院,是朱熹完成《四书集注》的地方,《四书集注》是元明清三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影响渗透在中华文明的深层结构。

  朱子塑像立于学院前广场中央,神情肃然,两旁的弟子雕像举止恭谨,如行“敬师礼”。“每年都会有台湾的师生在这朝左行‘敬师礼’。台方的校长代表学校,向朱子拜个礼;校长带着老师,接受家长的委托,教育学生,表示传承。整套仪式一共18分钟,非常有讲究。”张主任说。

  “之所以那么多台湾师生来福建‘寻宗问师’,是因为朱子文化源于闽北,而如今台湾的主体文化,就是朱子文化。”朱子文化研究中心陈国代老师解释道。

  说起从福建到台湾的朱子文脉流传,陈国代很是自豪:“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带了一大批朱子文化学者到台湾;清朝时,台湾学子参加科举,还要到福州来考试。近现代以来,大陆又有一大批新儒学者赴台,他们对推动台湾朱子学的发展和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

  “不管是在大陆还是台湾,如今朱子研究都越来越热了。每年研究朱熹的论文有一两百篇。福建、安徽、江西和台湾四地每年都会选择一个主题轮流举办朱子文化相关活动。海峡论坛也每年举办朱子文化分论 坛。”张主任说。再过几天,他又将飞往台湾参加朱子文化交流讲学。

  两岸同心打造的文化牌

  2014年,台湾于从事朱子学研究的硕士研究生中选拔20位成果突出者,又从新竹四所中小学中遴选15名书法优异者,7月中旬前往武夷山市参加第七届“朱子之路“活动。

  作为活动的赞助方,朱茂男期待持续不断的活动将朱子文化落实到平民生活中,让它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在大陆,由于历史的原因,朱子学在民间出现了断层,老百姓和学生对朱子文化的接触和理解有所欠缺,特别是年轻人,从入学到上大学都很少接触。因此,两岸的朱子文化要交流,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需要做好民间的普及推广。陈国代老师说。

  2010年,两岸同时发行了朱子题材邮票;中国邮政发行朱熹诞生880周年纪念邮票,被评为2010年度的“最佳邮票”。在五夫镇的朱子学校,三年级的小学生就能背《朱子家训》;朱子题材的纪录片、电影不时涌现;2013年12月南平市举办的“朱子之歌——朱熹诗词格言主题综艺晚会”,吸引了三四百人参与;2014年曾赴台湾演出……

  在海峡对岸,台北孔庙祭孔完后,即祭朱子;金门有朱子祠,新竹有朱子学堂,嘉义有朱子公庙;祭朱子大典、朱子文化节、朱子学论坛等活动已成常态……

  朱子文化已成为联通两岸的心灵纽带,朱子留给后世子孙的理性精神、和谐理念、开放思维、人文意识,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杨瑞荣  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