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5年第5期

周骏声如何开拓他的创新农业?

2015年06月17日 11:20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台湾农业专家周骏声从1989年来到厦门创业,参加创办了厦门农友种苗有限公司并出任总经理至今,已经整整走过了25个年头。在这25年中,他为大陆农业的升级转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亲切接见。由于他对农业贡献突出,2001年,被国际名人交流中心授予世界杰出人士奖。

  7年援外,传播先进农业技术

  周骏声祖籍在浙江,1956年出生在台湾。由于父亲在郊外的糖厂工作,因此他在农村出生、成长,他从小看到的就是碧绿的田畴和和翠木。他喜欢看在田间的翩翩飞蝶,喜欢听树上的小岛歌唱。总之,他热爱农村的开阔视野、村庄的温馨和宁静。正因为如此,他从小就对农业产生了兴趣。1972年中学毕业后他报考了农业大学,他如愿了,考上了台湾嘉义大学农艺专业。

  1977年大学毕业后,周骏声进入台湾一农业试验单位从事大田(杂粮)作物的研究工作。他努力钻研农业技术,和导师一起研究出了在台湾农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台南五号”高粱杂交品种。1981年,受台湾农业部门精调,26岁那年,他作为农业技术分团长,加入了台湾援外农业技术团队,被派往非洲和印尼帮助当地的农民脱贫致富。

  加入了台湾援外农业技术团后,周骏声被派到南非一个小国家——莱索托。他告诉记者,这个国家贫穷落后的状况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贫穷,缺医少药,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当地各种疾病猖獗,医疗卫生设施几乎瘫痪。当地没有电,要喝一口干净的水都要跑很远的路。然而,因为他有一颗慈悲心,虽然心里有点害怕,但没有怨言,在那里兢兢业业工作了两年。他亲自下田指导当地农民利用农业新技术、栽培新品种,让当地民众逐步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窘境。他的慈悲和爱心感动了当地民众,与他结下了深深的感情。临别时,当地农民洒下了惜别的泪水。

  两年的援外生活结束了,周骏声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认为光是派人去指导对当地农民脱贫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当他被再次派往印尼时,他除了指导当地农民利用新技术、栽培新品种外,他还着重培训当地的农村青年,让他们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这样即使自己将来离开后,当地已经有了一批掌握农业先进技术的生力军,他们就可以带领当地农民脱贫了。他就这样在印尼工作了整整5个年头,给印尼农民带去了先进技术,也带去了友谊。由于他对印尼中爪哇农业发展贡献巨大,印尼农业部为他颁发了特殊贡献荣誉奖。1989年,为了让孩子接受华文教育,他带着全家人回到了台湾,在台湾海外技术合作委员会负责农业后勤工作。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