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5年第5期

他“花心”,她“笑红尘”

2015年06月17日 16:09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多好的词曲啊!我开始查词曲人,一查吓一跳,《花心》竟是日本电影《山丹之塔》的主题曲。电影讲述的是日本军队1945年抵抗美国的故事。歌曲的作曲者是日本冲绳岛歌手喜纳昌吉。周华健听到后就向作曲者购买了版权,请台湾著名词作家厉曼婷填词。厉曼婷填词后,歌词表达的全部内容用一句古诗来总结,就是“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有意思的是,这首古诗也是一个女诗人所写,表达了对青春、爱情、梦想的一种热切期盼,劝君把握时机,莫错失良机。其实这与女诗人自身悲苦处境有关。她是个歌舞妓,道出心声期待引起主人镇海节度使李锜的注意,因此改变命运。女诗人果然得到了李锜的宠爱。李锜造反失败后,她又因为歌舞这首诗而成为唐宪宗的爱妃。在厉曼婷的歌词里,没有如此复杂的故事背景,也没有那么深的内涵和城府,主要是希望与心上人开始爱情的甜蜜之旅。但是,从同样内容不同故事的歌词中,反映了一个同样的事实,歌词和诗歌一样动人、有思想,能改变人的命运。

  如果把女诗人的那首诗拿来作曲,只能是抒情的。厉曼婷填的这首词,看律动感就是欢快的。但我认真听过日本的原曲,节奏不同,加上日语缘故,如果不知道来龙去脉,真不敢相信这就是《花心》的原曲。当然,最好有曲谱拿来对照一下,才好确定究竟哪里发生了改变。我想对周华健说:“亲爱的歌唱家,这件事您做得不周全,在专辑推广中编曲人的名字必须写上呀!改编后的节奏、配器比原曲好多了。这首歌曲能成就您,莫忘了改编者、编曲人的功劳哦。”于是,我决心我的歌曲以后必须加上编曲人的名字。他们是每个音乐人、歌手成功路上功不可没的合作者!

  你看《花心》歌词并未每句词末都押韵,但是没有影响词的美感和演唱。其实通俗音乐规定词末押韵已是不懂现代音乐的表现。厉曼婷填的这首词这么好,流传这么久,应该和我的观点是一致的,作词或填词不必再纠结是否词末要押韵了。当然,根据旋律发展情况,有的是押韵会更好听,有的是不押韵有变化更时尚。为了学习和进步,我通常会研读台湾词作家作品,也比较英美歌曲的歌词,在自己的词曲创作中也不断探索试验,总结了押韵的办法。宋词押韵是隔行押,即一三押或二四押。因为那时是唱词,所以隔行押韵变化好听。现代音乐的歌词若押韵,须连句押,如一二押,三四押,或者二三押,这样唱会好听。另外,还要根据旋律的乐句来给词断句。有时一个句子里有两处词需要押韵才上口好听,那就要押。

  以《花心》举例。歌曲的主歌没有押韵,有一处地方却必须押,就是那句“黑夜又白昼,黑夜又白昼”。歌词重复两次,就是两句,但在旋律乐句里这两句词只是一个乐句而已。虽然只是一个乐句,但两句词中间有一个短暂的休止、换气,所以这一乐句的两句歌词要么是重复,要么词末押韵,否则很不好听。再说副歌押韵,它正如我说的,第一二句末押韵(ai),第三四句末押韵(yi),第五六七句末又押韵(ai),第八九句末押韵(yi),到了第十一二句押韵(ong)。在这首歌词中,厉曼婷多次换韵,一点不影响演唱,变化中更增强了美感。

  宋词的写法已不适于现代音乐,如何写好现代歌词,须严格遵循现代音乐的特点,与旋律协调配合好,才是现代词作家研究的方向。我们既要保证词的雅俗共赏,又要放低词人的文学身份,为音乐服务好。在中国,音乐服务文学已经几千年了,是否也让音乐解放一下,享受一下被文学服务的自由和快乐呢?当然,也有曲作家不擅于先作曲的,更习惯从词中找感觉作曲的,那是另当别论了。对我来说,旋律自身就有故事情节,享受音乐的旋律自身如同玩游戏。因为这些情节充满了惊喜和诱惑力,让你期待和享受。而歌词如同旋律情节的旁白,提前将旋律内容表达得太清晰了,就冲淡了旋律发展过程中带给听众的神秘惊喜了。但好词依然保留一种神秘感,让你回味无穷,比如厉曼婷作词的《笑红尘》。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