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21世纪海丝之路福建具五大优势
历史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之类,往国内运回的商品主要有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香药之路、海上陶瓷之路之称。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
2014年3月14日举办的“国家战略 福建机遇”——问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专题会上,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闽商研究中心主任、博导王日根教授提出了书面发言。他认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福建具有较其他沿海各国更加明显的五大优势:
一、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活跃人群是闽商。东南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是数代闽商筚路蓝缕、辛勤耕耘的结晶。无论是官方组织的大规模航海行为,还是零星的民间航海行动,处处活跃着闽商、闽人的身影。郑和七下西洋,船队中的主要人物是福建人,如漳平人王景弘是郑和的得力助手,在郑和航海活动偃息之后,许多福建商人整家整族汇聚航海力量,开展着有声有色的海上贸易活动。
在东南亚、中亚这一线海上丝绸之路上,官民结合的闽商特色得到了显著的彰显。尽管传统王朝不断有海禁政策,但福建的地方官往往从民生立场出发,寓宽纵于严禁之中,福建的民众往往抱定搏击大海的大无畏精神,持续不断地推展着他们的海洋贸易活动,形成了延续至今、从未断绝的海洋文化传统。
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是茶、瓷器和香药,这些商品在福建都形成了若干生产基地,形成了大规模的经营,福建的山海经济都随着海洋形成了外向型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后,福建最早借助于侨资兴建了若干工业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非洲、欧洲乃至美洲均建立起了优良的经济联系,如今闽商已成为海外华商中实力最强的一支。
三、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港口众多,单福建就有福州、泉州、漳州等官方认可的合法港口,另外,福建海岸线漫长,超过了3200海里,若干港澳形成为私人贸易港口,如月港、安海、梅岭等等港口都吞吐着大宗的进出口商品。近代以来,厦门港的地位迅速提升,港口吞吐量迅速飙升,如今已成为世界性大港。
四、海上丝绸之路是多元文化的交融舞台,宋元兴盛的泉州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这里汇聚了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清代兴起的厦门更是成为中西文化的大熔炉。
五、海上丝绸之路是由包括台湾人在内的两岸人民共同开辟的,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两岸有更多的共同利益,也具备共同建设的传统优势资源,两岸的中华儿女相互携手,进而与侨居海外的中华儿女一起,重振中华文化的辉煌。(秦时月/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