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出海神游,来到透堡境内的炉峰(又名香炉山)上稍事休息。不来则已,一来却大为惊叹:俯瞰山下,一马平川,直抵海边,水天一色。更为奇特的是,香炉山上万木蓊郁,欣欣向荣。此乃人间之福地也!
神灵看上的地方一定是人间仙境。口口相传的传说无稽考证,但香炉山早在唐代就成为道教名山,且被列为我国“36洞天、72福地”中名列第70位的“福地”,则有案可查。香炉山是汉末晋初道家修炼之所,为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与我省的“霍童山”、“武夷山”齐名。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或兼有山水。
从透堡镇向炉峰望去,香炉山因形似香炉而得名。但香炉山的神奇还不限于此。据《透堡镇志》记载,相传唐末王审知入闽,衣冠南渡,时有淮人随之,定居透堡后见有一木桴载香炉书、砚随水漂至岸边,拾者甚异曰:此乃吾州杜三郎故物也。于是为之立庙,供奉灵佑尊王。又传灵佑尊王与海龙王结义兄弟,因救火有功而受到皇帝嘉奖。每年农历四月四日为尊王吉旦,透堡民间都要举行祭祀活动,请来戏班连演3本以上以示庆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单从民间信仰和民俗活动也再一次佐证了透堡由来的不俗。
香炉山能够入道家的法眼,成为“洞天福地”不是无缘无故的,建于唐代的炉峰寺,大殿有两幅对联,足以描述香炉山的绚丽风光和良好生态:
“炉山独纵,雾起云涌苍似海;
六岭皆秀,风停雨后绿如天。”
“先师藏木井,福地留名千古;
大士现高台,慈云普济九洲。”
如果有更多时间盘桓香炉山,不难发现“生态透堡”的精华齐聚于此。山的四周,竟然是一个山区小盆地,唯有炉峰一峰拔地而起,如若天外飞来。而峰顶又是一片开阔地,伫立峰顶极目远眺,四下风景尽受眼底。山风海风,交织浸润;山青水清,清冽怡然。在半山腰处,建有“大溪里水库”,库水微波荡漾;周围果树成片,倒影婆娑,垄垄茶园,碧翠欲滴······
至此,我突有所悟,“绿水相伴、青山环抱”是透堡优良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有山有水,自然界就会呈现出生机和活力。透堡镇提出“生态透堡”,是为了向世人推介和宣传这块被神灵都看好的风水宝地。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