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磊代表省委对远道而来的嘉宾们表示欢迎。他指出,海峡诗会汇聚两岸四地名家,是诗歌的盛会,对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沟通思想与心灵很有意义。他希望,诗人们多关注福建,常来福建采风,创作出更多新作佳作,共促文化的繁荣发展,密切两岸四地文化交流。
“七月莲荷,
七月莲荷,
……
我打闽江源走过,
游子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这是第10届海峡诗会主题歌的歌词,词作者是三明市文联主席黄莱笙。据他介绍,歌词中的集句选自台湾诗人余光中、洛夫、郑愁予、席慕蓉有关咏莲的诗句。由此可见,他创作的用心和用意;同时彰显,本届海峡诗会的特色。
其实,用心地互动远不止这首主题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书磊也前来到会祝贺。在讲话中说到,他是第一次来到建宁,即被美丽的田园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吸引,抵达后,乘着天色未暗,他沿着濉溪两岸走了一圈,回首望着夕阳下的濉溪粼粼波光,想到了“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的诗句。而这正是台湾旅美诗人郑愁予笔名的由来。闻讯,并排坐在一起的郑愁予先是一愣,接着动情地颔首致意。
一
诗歌为荷花绽放,荷花为诗歌增色。
由中国作家协会港澳台办公室、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三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福建省作家协会、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福建省文联对外交流中心、三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建宁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十届海峡诗会——美丽乡村觅诗行”诗歌创作座谈会7月15日至17日在三明市建宁县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书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阎晶明出席开幕式。
李书磊代表省委对远道而来的嘉宾们表示欢迎。他指出,海峡诗会汇聚两岸四地名家,是诗歌的盛会,对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沟通思想与心灵很有意义。他希望,诗人们多关注福建,常来福建采风,创作出更多新作佳作,共促文化的繁荣发展,密切两岸四地文化交流。
海峡诗会是由《台港文学选刊》杂志社发起创立。该杂志社原总编杨际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闽台之间有着特殊的地缘、血缘和文缘,2002年创办 “海峡诗会”,希望通过诗歌的媒介拉近两岸的距离、架起沟通的桥梁。福建省文联及其他相关单位将此作为一个对台文化交流平台来打造,历时13年举行了9届。先后邀请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洛夫、痖弦、郑愁予、席慕蓉以及海内数百位其他诗人、作家、学者、艺术家莅会,在海峡两岸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2006海峡诗会”结束后,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发文,称“海峡诗会”为“享誉两岸的专业品牌交流活动”。“2007海峡诗会”结束后,大陆再次引发了“海峡西岸的文学爱好者及专家学者对席慕蓉作品的关注与探讨。“2010海峡诗会”被称赞为“将活动办成运动”。同时,也得到了中国作协的高度评价、充分肯定。
本届诗会邀请到了台湾诗人郑愁予、简政珍、陈义芝、萧萧、向阳、陈育虹、辛牧、方群、龚华、陈谦,香港诗人秀实、郑单衣、巴桐,澳门诗人姚风,大陆诗人舒婷、叶延滨,诗评家谢冕、孙绍振及福建省诗人40多人莅会。
阎晶明在致辞中表示,两岸四地诗人齐聚一堂,共同关注诗歌艺术,意义深远。这既是一次华文诗人心连心的聚会,也是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发展现代诗学的盛会。海峡诗会已成为中国现代诗发展的一个品牌。
回顾十届海峡诗会,除了有一届是在台湾诗人痖弦的故乡河南南阳举行,其余的举办地均在福州、厦门,选择在一个内陆山区县举行今年是第一次。
为“荷”而来,建宁县是“中国建莲之乡”。荷花是花中君子。“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是古代文人一年四幸事,同样,赏荷花也是现代人“诗意般地栖息”的追求之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一池姹紫嫣红的荷花又怎能不叫诗人们的诗兴勃发?我国描写荷花的诗文不胜枚举。借助诗人的妙笔,为“荷”绽放。这诚如建宁书记郑剑波在致辞中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形容七月的建宁再合适不过。但更他希望借助现代诗人的手笔,描绘清新花乡、福源建宁。故将本届海峡诗会的主题确定为“美丽乡村觅诗行”!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