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5年第9期

两岸作家聚鹭岛,共话文化同传承——第三届海峡两岸文学笔会暨两岸文学经典传承论坛在厦举行

2015年10月27日 10:23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刘兆林:《经典:儒林外史与儒林怪杰》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刘兆林先生带来了关于经典《儒林外史》的解读,他说:“一个作家要终生面对两个写作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为历史文化名人写传,于我是件冒险的事,所以敢斗胆选了伟大讽刺小说家吴敬梓先生来写。”他连用了三个“伟大”贯穿整个发言,表示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伟大也要有人懂”,分享了对于这部小说及吴敬梓的研究发现,“在中国文学史上,《儒林外史》无论写作方法,还是主题思想,都是进步超前的。是它之后才有了《红楼梦》的,从它开始,白描手法和心理揭示才明显运用于小说写作。”他遗憾地表示:“伟大的《儒林外史》和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在国内却越来越少有人读,当然也越来越少有人懂,甚至少有人知了。一个没有伟大作家的民族是悲哀的,有了伟大作家却被人遗忘或不懂的民族,更可悲。”并恳切地发出呼声:“唯伟大可以消酸!”

  林丹娅:《鲁迅<伤逝>在台湾的反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新文学大师,也是台湾学术界乃至普通读者熟悉的作家。福建省作协副主席林丹娅女士为何选择了这个研究命题呢?她说:“《伤逝》,就是鲁迅探讨“女性问题”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鲁迅唯一以‘爱情婚姻’为主题的小说。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台湾的鲁迅研究也显示出不同以往的积极性。如何从《伤逝》中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探讨鲁迅的性别观,是这些年海峡两岸‘性别研究’的热门议题。考察《伤逝》在台湾的反响,一可正面了解鲁迅在两岸传播与影响的不同重点,二可侧面反观两岸对经典的共鸣程度与态度。”林丹娅女士从东西方的文学理论以及文学艺术研究多方位地阐述解读了《伤逝》这部作品,并总结道:“《伤逝》近10年在台湾文学界受到不一般的关注。这种关注甚至由小说原典扩展到由其改编的其它艺术形式。如从昆剧《伤逝》的改编、演出,来探讨鲁迅《伤逝》小说,这就有可能注意到戏曲本身的形态与改编者与表演者的介入,都有可能带给对鲁迅《伤逝》进行原创性崭新诠释方法,这可谓是两岸创作与研究产生的‘互文性热点’的突出现象。另外,台湾学者善用西方叙事学理论,从性别研究的视角剖析《伤逝》男、女主人翁涓生、子君的爱情悲剧,这些对大陆的研究也将会有所启发与借鉴。”

  还有很多精彩的作品交流,紧紧围绕着“文化·传统·经典”的主题,引起与会的两岸作家的强烈共鸣,作家朋友们畅所欲言,进一步深化了两岸文化沟通的纽带。台湾妇女写作协会理事长林黛嫚深情地回顾了两岸文学交流的历程,她说:“自上世纪90年代起,以席慕蓉等10人为代表的台湾作家学者就曾多次赴大陆进行交流,两岸的文化交流还有更好的未来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此前,主办方厦门市作家协会已在2013、2014两年举办了两届“海峡两岸文学笔会”,先后邀请了陈若曦、章缘、张曼娟、李昂、洪淑苓、蔡素芬、林黛嫚、陈俊荣、邱季子等台湾知名作家,以及徐小斌、蒋韵、饶雪漫、春树、杨际岚、黄咏梅、李蔚超等大陆著名作家出席, 笔会成功举办,深受两岸各方的好评,并在民众当中引起了不小的文学效应和影响力。对此,主办方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是两岸民众和全世界华人的心灵纽带,是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精神命脉。(徐小泓/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