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5年第9期

漈头:乡愁是一湾穿村而过的长溪

2015年10月27日 11:05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民居独特,农耕文化浓郁

  古代的漈头人是聪明的,他们将农耕文化溶进了漈头村的乡土建筑中,结合了徽州、江浙一带的建筑风格,又融入了福建沿海民居的某些建筑风格,并按照江南天井民居的格局,根据屏南的地理条件,利用山区的木村资源,结合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具有屏南特色的古代民居。

  漈头古民居一般以一进厅和二进厅为多,也有少数三进和四进厅。这种结构俗称“前厅里楼”,院主多为仕官或富户。流连漈头村,只见明清风格的建筑比比皆是。高高的马头墙、乌黑的瓦片彰显着古朴无华。而一些有钱人家则对房屋进行精雕细刻,将古代的历史典故刻入斗拱、雀替、枋托、梁托之中,用以教化儿孙。其中以南洋路4号张氏老宅最为有名。

  南洋路张氏老宅位于漈头八景“南洋夜月”附近,属楼厅格局。老宅宽12米,深16米,建于清朝中期。前大门下面立石门槛,两侧是石门墩。大门口设门楼,上面用斗拱撑托单坡顶雨披,下面是中门。天井中间有通道,两侧是走廊, 沿阶而上便是厅堂。两侧通道与廊道之间坚有石制花架。厅堂正中为太师壁,太师壁下面放置“花棱木”精制几桌和八仙桌,几桌上摆放着桌座钟和花瓶,寄寓着“终身平安”的期望。几桌前方的精美木雕题材为“周文王渭水访贤”,人物栩栩如生。

  厅堂两旁摆着太师椅,太师壁两边悬挂着一副梧桐对联“行仁义事,存忠孝心”。厅前挂着两块“文魅”匾,记录了张家学子分别高中乡试贡生、举人的殊荣。厅堂两边厢房门窗及天井两廊庑中门两侧均有雕饰,分别为“范蠡救国”、“张良纳履”、“三顾茅庐”、“巧遇知音”等题材。至今保存良好。对联“四壁书声人静后,一帘花影月明初”、“重装墨画数竿竹,长箸香薰满架书”,极具书香气。

  漈头村遗留至今的石碑石刻数量众多,主要体现在石牌坊、古墓碑、石门当、石柱上。石雕精美,有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即透雕),雕刻的花鸟人物,惟妙惟肖。

  荣登“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榜

  漈头村历史悠久,乡贤名土精英荟萃。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文化积淀堪称屏南县的瑰宝。

  早在一九九五年,村两委就做出“保护古村、建筑新村”的决定;1998年又发出保护古廊桥的通告,同年,村委会又与每家每产村民签订了保护鲤鱼溪的公约;2000年号召全体村民搜集“文革”期间散失的石牌坊群的零部件;2001年春节召开乡亲联谊会倡议对古牌匾、古楹联以及“圣旨”等文物进行收集、整理。

  据统计,2002年至今村两委累计投入资金150多万元,用于名胜古迹修复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修复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百祥桥、搬迁了金造桥、清晏桥,铺设了环村水泥路2000余米,延伸和拓宽了鲤鱼溪300多米,修复了慈音寺、大圣殿及祠堂,建造农民公园一期工程,创办村史陈列室并着手编辑《际头村志》,长期聘请两位保洁员整治村容村貌。2004年8月以来,又多次召开乡亲联谊会,“申报历史文化名村筹委会”紧密配合村两委就如何发展旅游经济、促进文化强村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给全体村民发出“拓展旅游经济,振兴古村际头”的倡议书。

  为了使漈头村民俗得以发扬光大,2005年11月28日至30日,际头村成功地举办了“借民俗活动舞台,倡文明新风,搭文化游桥梁、促经济发展”为主题的首届民俗文化节,从2004年起该村还筹资出版了《古村际头》彩印专刊并向海内外发行了15000多份,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2006年3月,屏南县人民政府在《屏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1个5年规划纲要草案》中指出:“申报际头村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不懈努力的一系列作法,曾先后得到国家、省、市、县有关领导的赞许和肯定。

  2010年12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于在京公布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名单中,屏南县际头村荣登“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榜。(天上岗/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