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5年第9期

姚仲达:两岸石缘开启“问石之道”

2015年11月02日 15:29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推开一扇厚重的门,迎面是一幅“山水”石屏风,左边是主人收藏的各式印章、雕件、文玩等,右边一米多长、两米多高的书架上摆满了古今中外各种有关雕刻、美学、艺术等的书籍……

  这里便是印钮雕刻家姚仲达先生的工作室“问石精舍”的一角。

  问石之道亦是人生之道。姚仲达解释说,问石坚持“三问”,即“发问、学问、问题”。“发问”,即与石对话,为雕刻创作奠定基础;“学问”,则指以雕刻技艺为基础,对作品主角的出处、来历和寓意等进行揣摩,在苦读研习中“衣带渐宽终不悔”;“问题”,则指为石头把脉,突出作者的立意,借以表达思想内涵,传达对宇宙的理解和情感,“这才是艺术家的真正追求,才是艺术的真谛!”

  姚仲达坦言,此前的十几年,他更专注于钮雕技法的锤炼,而今醉心于作品文化内涵的表达,源于2003年他的第一次赴台交流。

  震撼灵魂的赴台之旅

  1945年及此后几年间,大陆的一批文人和雕刻家也渡海来台,将寿山石文化传播到那里,并培养出一代收藏族群,多为工商界和文化界等社会菁英。因为长期形成的爱石氛围,加之两岸探亲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寿山石藏家和雕刻家进行着越加频繁的民间交往。

  “台湾一些藏家迫切希望和藏品作者能见上一面,有所交流。”在对寿山石共同情感的基础下,2003年12月底,受观想艺术馆和友生昌艺术空间的共同邀请,姚仲达参加了在台北市举办的“石之灵润”寿山石雕展。

  那次展览,篆刻大师王北岳、友生昌艺术空间董事长蒋敏雪、雕刻大师李来仪、钮雕家廖德良(艺名“廖一刀”)等台湾名家也都是座上嘉宾,姚仲达也因此有了与台湾寿山石雕刻大家面对面的交流机会。“互相观摩讨论,热闹非凡。”

  展览上,姚仲达带来了他特意集结的首部作品——《姚仲达作品选录》,由寿山石文化泰斗级专家方宗珪先生题写封面,展示了他35件印钮精品。那黄芙蓉石《古螭钟型宝玺》,石质酷似田黄,形态简古而鲜活;那巧色芙蓉冻石的《汉螭文镇》和《瓦当文镇》凝脂温润、雕工精美、技艺精湛,那艾叶绿的《鸬鹚对章》之稀缺难觅,更是让观者垂涎三尺……

  “之前只是停留于对书本上的认识,既然来了,肯定要一饱眼福。”对于宝岛台湾,姚仲达的第一目的地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并一呆就是3天,他如饥似渴地吮吸那极为丰富的藏品中蕴含的深意。除此,他还受邀参观了一些当地知名企业家的私人博物馆。

  返回大陆时,他将在故宫博物院花重金购买的200多本《故宫文物月刊》空运回来,“加上6000多块钱的运费,一共花了两万多块钱人民币!”

  如今,这些书就放在入门处的书架上,而每每来此取阅时,他就会感念那次赴台收获之大。

  “受到他们(当地名家)的启发,我更注重作品立意与内涵的表达。那是震撼心灵的旅程!”他称,那次旅行“改变了我的创作之路,是我人生的转折!”

  此后的2007年、2011年,姚仲达也都应邀赴台,参加两岸寿山石的文化交流。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