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文史的现代审美
著名篆刻家韩天衡曾称姚仲达“妙手铸艺魂”、书法艺术家赵学敏赞之“运刀如神”。
的确,姚仲达的作品凝重、端庄而富有厚重感,他擅长通过传统古兽来传达当代思想,表达自已对生活的向往与理解。
“东篱与南山有不败的菊花和自在,因为在野/高山与流水在瑶琴中传为千古知音,因为在野/亘古与江山相卧,与风月同眠,螭龙潜翔,默诵三千年春秋/……在野,与其说是一种生存状态,不如说是抒情的诗歌与哲学。”在《唯美?姚仲达精品集》中,他对俏色芙蓉石作品“君子在野”如此解读,作品中那螭龙的卓然独立、默默守护表现得淋漓尽致!
道与技,孰高?
“在技与道的关系中,技是首先必备的能力和素养,没有过硬的技术作为保证,无论多么巧妙的构思与设想都缺乏可操作性,更不用谈艺术表现力……而止于技的创造因缺乏内涵在审美上也是索然无味的……因此,在跨越技术的门槛后,由技入道的升华才是头等大事。”姚仲达在《论钮雕的技进于道》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物我无间,道技为一”的状态才是他所求。
如何达到这种状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姚仲达从《山海经》,《诗经》、宋书《博物志》、明代的《三才图绘》等等古籍中搜寻“古兽”的记载,并归纳了大约有100种古兽的名称和他的来历、出处、功能及艺术形态。
同时,他还到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甘肃敦煌麦积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云南金银器打造、彩陶、扎染等等地观摩体悟,“有一些制作手法和图案可以借鉴、吸收。”
“此前也到台湾宜兰和嘉义等地考察石雕、木雕和沉香雕等,特别是嘉义的核雕堪称一绝。”姚仲达啧啧称赞。后来,他在云南考察时发现,当地的核雕与嘉义核雕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些精美的雕刻几乎使用同样的工具。于是,他也买了一套刀具回来,“很多用于寿山石雕刻比传统刀具更好用。”
几年前,姚仲达参观了埃及的金字塔,“比如说法老时代,兔子是月亮神的代表,中国嫦娥奔月的神话里也有玉兔。照这样说,中国古人看到的月亮和古埃及人看到的月亮应该是一样圆吧!”他还说,因为狮子象征力量和权力,人身象征智慧,所以狮身人面像是要表达只有力量和智慧的结合,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而在我国,狮子是从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国家的贡品,自然也只有皇室贵族才得见!他惊叹“虽然地域阻隔,但古人对自然的认识却是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人与自然、与神灵的沟通等文化是相通的。”
重古、好古,但不囿于古。崇尚老庄之道的姚仲达所创作的兽钮、文房雅玩,所取之“象”既有传统的风貌,又融入时代的理念与审美,形成了独特的作品风格。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