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四大神剪”
唐宋时期,中原人南下漳浦,带来了北方的艺术风格。由于漳浦与中原遥隔千山万水,很多移民带来的东西被长久地按原样保留下来。漳浦的剪纸的艺术风格至今也呈现粗犷豪放、造型简练的北派特点。漳浦剪纸前辈陈金、黄素、林桃、陈匏来4位老人被合称为闽南“四大神剪”,特别是林桃老人,被艺术界称为“中国民间毕加索”。
这“四大神剪”都是漳浦的农民和渔民,她们没有读过书,从小目不识丁,剪纸是一种天生的爱好。她们以剪为伴,以无声的艺术语言和成熟精湛的手法,给剪纸艺术留下弥足珍贵的传世之作,也影响和带动了漳浦有志于剪纸艺术的一代又一代艺人。被称为“中国民间毕加索”的林桃 ,剪纸作品被公认为古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她虽然没有文化,但对剪纸却具灵性。在她的剪下,寥寥几刀,就勾勒出凤凰、公鸡的轮廓,她的作品的简练和豪放,即使在北方剪纸中也不多见。
林桃生活的漳浦县旧镇白沙村相对封闭,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只有北面的山垭有一条小路与外面沟通,老人活到100多岁也只去过县城3次。上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乡下剪纸艺人被调到县里参加剪纸培训班,美术人员也介入,制造各种与形势有关的题材。而林桃没有参加这类培训,外面日新月异的世界,对她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因此,她的创作是从古代传承下来“活的文化遗产”,她的作品被认为是反映古代文化的活化石。
神剪陈匏来,1918年出生于漳浦县旧镇镇白沙村,后嫁到桥头村。陈匏来从小就“坐花姆”,学习剪纸和刺绣,练就一手好手艺。上世纪50年代后,她参加了漳浦县文化部门举办的剪纸培训和研讨活动,崭露头角,成为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她的剪纸作品立足本土,注重主观想象,开创了漳浦剪纸艺术构图奇巧、古拙抽象的写意风气。她的创作不仅在剪纸艺术领域树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关注生活、美化生活。其作品《斗牛》、《渔歌》等在全国剪纸比赛中获奖,部分作品被福建省艺术馆永久收藏。
漳浦县另一个著名的剪纸艺人黄素,1908年出生于漳浦县旧镇的一个沿海小渔村,她从小喜爱绘画,15岁就能剪出水族、花鸟等各种艺术形象,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巧姑娘。她经常把经过剪裁的各种图案贴在帽子、鞋子、衣服、围兜上,然后用各色丝线刺绣出各种瓜果、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以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美化生活。她的剪纸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刀法严谨精巧,造型生动活泼。她应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简练的线条,巧运剪刀,创作了《老鼠娶亲》、《老鼠偷蛋》、《双猫图》等代表作,奠定了她在漳浦剪纸艺坛的代表地位。她的几百幅作品发表在《艺术世界》、《羊城晚报》、《福建画报》等刊物上,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香港电视台也曾多次播放介绍她的专题节目。据悉,她一生剪纸达1万多幅。
漳浦农村有个习俗就是每当逢年过节、婚嫁喜事、生辰辰庆,都要剪一些“猪头花”、“肚围花”之类的剪纸,用于祭拜和亲朋好友间互相赠送应酬,而黄素的剪纸作品独具风格,最受欢迎。新中国诞生后,她剪的一幅公鸡相斗在省城某一刊物上发表,“老鼠娶亲”、“龙凤呈祥”等作品陆续入选全国剪纸展,并屡屡获奖,让她名声大震。
陈金、黄素两名神剪在继承漳浦剪纸的基础上,学借鉴传统刺绣表现手法,创造了“排剪”技法,形成漳浦剪纸习独特风格,陈匏来立足本土,注重主观想象,开创了漳浦剪纸艺术构图奇巧、古拙抽象的写意风气。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