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5年第10期

八闽“剧中神品”,不风靡台湾都难

2015年12月04日 17:03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自对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海峡两岸的文艺术化交流不断深入,福建闽剧团体不断受邀入台演出,使这种雅称“榕腔”和“闽腔”的福建闽剧,风靡台湾。

  闽剧: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剧,流行于福州方言地区以及闽东、闽北、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华侨旅居国。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融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雅称“榕腔”或“闽腔”。

  “文化大革命”期间,闽剧受到严重摧残,剧团被解散,艺人下放劳动,艺术资料及服装道具遭焚毁。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闽剧才开始逐渐恢复。

  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提出“振兴闽剧”的口号,新创作的剧目不断涌现,诸如《洪武鞭侯》、《草人护笋记》、《曲判记》、《蔡夫人》、《陶小兰》、《林则徐充军》、《魂断燕山》、《天鹅宴》、《丹青魂》、《拜石记》、《御前侍医》等一大批佳作在历届戏曲会演与活动中获奖。其中《天鹅宴》与《丹青魂》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天鹅宴》的主要演员林友泉获“文华表演奖”,并先后于1991年冬与1992年秋晋京演出,被认为是“艺坛千秋一典型”的盛事。

  福建闽剧分布面虽然不广,但在福州语系的县基本都有成立闽剧团。从1984年至1991年,福州闽剧院一团、福清县闽剧团、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福州闽剧院红旗闽剧团先后出访新加坡、日本和香港地区,演出《炼印》、《林则徐充军》、《珍珠塔》、《蔡夫人》、《曲判记》、《门槛刀痕》、《渔女状元》、《魂断燕山》等一批优秀传统剧目与新编古装戏,受到欢迎。

  1993年,闽剧《红罗衫》和《孙权与张昭》在参加首届海峡两岸(闽台)戏剧节暨福建省第19届戏剧会演中获剧目、导演、音乐、舞美等奖项。1994年5月至6月,福州闽剧院一团应台北华榕音乐有限公司的邀请,赴台北、台中、台南、基隆、马祖等地演出《三搜幻化庵》、《碧玉簪》、《珍珠塔》等,这是福建闽剧时隔45年后首次赴台演出,也是大陆第一个艺术团体获准赴马祖岛演出。1995年10月至11月,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应台湾省福州十邑同乡会的邀请,赴台演出《梅玉配》、《曲判记》、《陈若霖斩皇子》等,在台引起了轰动。

  从90年代起,福建闽剧开始红火,并走出了国门。1996年2月至10月,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与福州闽剧院一团、红旗闽剧团分别赴马来西亚与法国演出,12月,在福建省第20届戏剧会演上,平潭县闽剧团演出的《凤凰蛋》获剧目、导演、舞美等奖项。1997年1月,应文化部艺术局邀请,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赴京演出《贬官记》,5月,获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与“文华表演奖”;并于9月份获中宣部第二届表彰的“五个一工程奖”。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福建省闽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