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为闽剧艺术写下辉煌篇章
闽剧历经400多年的沧桑,而今沐浴在改革开放这一大气候、大环境中,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福建省实验闽剧院自1953年成立以来,已经整整60个年头,岁月的洗炼,使剧院的发展令人瞩目,取得的骄人成绩,为闽剧艺术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半个世纪来,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创作演出了许多脍炙人口、观众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目,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赞誉。整理改编以及创作的《炼印》、《荔枝换绛桃》、《六离门》、《陈若霖斩皇子》、《贻顺哥烛蒂》等剧目,历经数十年的观众检验,已经成为闽剧的经典保留剧目。新时期以来,剧院在加强剧本创作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二度创作水平,推出《贬官记》、《曲判记》、《卓文君》、《潘金莲》、《花轿错》、《不了情》、《冯梦龙断案》、《梅玉配》、《孙尚香》、《金圣叹快事》等优秀剧目。1997年创作晋京演出的《贬官记》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奖——“文华新剧目奖”等大奖,又被入选为2002—2003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
闽剧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被誉名“闽剧泰斗”的郑奕奏等为代表的老一批闽剧表演艺术家,曾三次晋京献演,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和赞誉嘉勉。近30年来,又涌现了以林瑛、黄愿亭、朱善根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演员、编导、音乐、舞美专家,而且培养出以陈洪翔、陈琼、周虹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艺术水准高和有表演天赋、潜质好的年轻演员,实现了老中青演职阵容的完美结合。
2001年在中国剧协主办的“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比赛”中,福建艺校省闽剧班学员张学勋在闽剧折子戏《说媒》中饰演马贻顺,荣获专业组金花称号(奖),并佩金牌一枚。王锦在《甘国宝与王莲莲》中饰演王莲莲,获专家组金花奖,并佩金牌一枚:林珊在《武松打店》中饰演孙二娘,获专家组银花奖,并佩银牌一枚:邱津京在《陈杏元和番》中饰演陈杏元,获专家组银花奖,并佩银牌一枚。
同年6月,陈洪翔主演的《水牢摸印》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评比展演暨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荣获一等奖。 2002年7月26日在江苏扬州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比赛”中,曾辉在闽剧折子《忆十八》中扮演梁山伯:游敏在《小上坟》中饰演肖素贞,二人均获得专业组金花奖称号,并佩金牌一枚。
2003年第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比赛”,傅晓冰以《龙宫借宝》折子戏荣获专业组金花奖,并佩金牌一枚。福建艺校省闽剧班连续三届在“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比赛”活动中获奖,共获得五枚“金花”和两枚“银花”奖牌。 2004年22日晚,在领衔主演闽剧《贬官记》中对闽剧小生行当的创新和突破,出色地塑造了崔云龙形象,而荣登第1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榜首。2005年10月,28岁的陈洪翔荣获第22 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在对外文化交流史上,剧院曾多次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访问演出,获得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赞誉。被海外乡亲们称为“文化使者”,闽剧被称为“所看到、听到的最喜爱、最好听的乡音。”
近30年来,是剧院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发展阶段,不仅培养出以林瑛为代表的一批一级演员,而且涌现出大量颇具艺术天赋和表演潜质的青年演员,实现了老中青阵容的完美结合。同时,编导、音乐、舞美各部门也涌现了一批高级人才。艺术家们推出很多精品剧目,如《贬官记》、《冯梦龙断案》、《荔枝换绛桃》、《曲判记 》、《卓文君》、《潘金莲》、《花轿错》、《不了情》、《钻石》等作品,赢得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赞誉。尤其是《贬官记》,1997年晋京演出,荣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表演奖,还获得福建省第二届百花文艺奖特别荣誉奖。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