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宫——弘扬妈祖文化的对外窗口
位于武夷山星村的妈祖庙“天上宫”,是林青道长住持的另一个重要道观,如今已经成为闽北地区弘扬妈祖文化的对外窗口。
世界各地的妈祖宫庙都称“妈祖庙”、“天后宫”、“天妃宫”,而为什么唯独武夷山星村妈祖庙称“天上宫”? 林清道长一席话为我们指点迷津。他告诉记者, 武夷山地处闽、粤、台最高处,武夷山星村九曲溪上游的桐木溪又称通天河,妈祖在形成期间被民间传为“通天女神”。传说星村是九天之上星辰化就,因此建在这里的妈祖庙,被认为是妈祖的天上行宫,所以称“天上宫”。
天上宫建筑雄伟、庄严,建筑分为前后三进,并殿为拜亭,中有天井相隔,左右边为庑廊,中殿为正殿,奉祀妈祖金身立像。庞大的妈祖像,采用木雕塑就,涂漆金粉,为天下一绝。后殿供奉观音大士坐像。整座庙宇,建筑精致,布局精巧,装饰华丽,富丽堂皇。如今,天上宫不仅是武夷山人朝拜妈祖的中心,也是武夷山凤景区的一个游览亮点。宫内每天香火旺盛,每天都有大批来自海内外的信众前来虔诚膜拜,游客络绎不绝。
“天上宫还有许多独到之处。”林清道长介绍说,比如:天上宫匾额为竖匾。按照古代规制,只有皇宫才可以用竖匾,然因为妈祖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被敕封为“天上圣母无极元君”,为御封天后,所以用了竖匾。匾额上雕有“阴阳太极”图案,额名标明了妈祖的封号。
据悉,天上宫历经300余年沧桑,宫内长期都有道士活动。新中国诞生后,天上宫分给外地无房可居者,宗教活动中止,在10年动乱中再遭重创,门楼砖雕一半遭到破坏,大殿部分雕花被铲除,神像被烧毁,大殿两侧陈放的十几块石碑也被抬去做了“九二”疗养院的基石。80年代,天上宫又被改做厘竹加工厂,90年代观音殿倒塌,妈祖大殿破落不堪。
因为妈祖庙属道教宫观,2001年,在落实宗教政策,武夷山道教协会会长林清道长接管了天上宫出任住持,并由他组织桃源洞信众对天上宫进行全面保护和维修。同年11月,该宫作为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走进按原样重修一新的天上宫,如同进入九天宫阙。屋顶为双重飞檐,中间矗立着一座保存完好的黑色古塔,两旁舍廊雕刻精致,重新刷红镀金,显得金碧辉煌。随着武夷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该宫成为武夷山世界遗产地的一道靓丽风景。
现在天上宫首期重建和扩建工程已经完工,完成了大殿和门楼的维修,重建了观音殿和左右两廊。记者在宫中看到新建的神龛都是金丝楠木雕刻,一尊高达6米的妈祖神像据说这是全球妈祖宫观中唯一一尊用千年含笑树雕刻的。林道长告诉记者,这是神缘点化,在闽北建瓯房道范家风水山上发现了一颗倒掉的千年含笑神木,直径达1.69米,这棵神木长于唐代,妈祖是宋代人氏,而6米高的妈祖雕像却雕刻于清代,不能说不是奇迹ヘヘへ卜卜。庙中还雕刻了一尊观音圣像,连同底座全部用珍贵的红豆杉木雕刻,分外显眼。林道长说,宫内还保护了从地底下挖上来的一副清康熙四十八年一对石柱贴金对联:“行宫迹驻圣恩深,翰海波恬神德厚”,和一只康熙三十八建宫时雕刻的石香炉,这只香炉在“文革”中流失在农民家中,维修大殿时由宫庙收回,如今都已成为镇宫之宝。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