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拿出《父母国》说这是刚刚在台湾出版的。台湾哪家出版社?洛夫老师很感兴趣地问。秀威。我答。我并且继续说,秀威近几年出了很多大陆诗人的诗集,我这本诗集主要选取与故乡风土人情有关的诗篇整理成册。
哦,这个主题好!洛夫老师回答,《父母国》这本我要带回台湾,很多诗集我带不动,就放在我儿子这里,我儿子现在北京。
您儿子就是音乐家莫凡。我接上话。
我又拿出了《诗歌EMS》我的《试译陶渊明》说,洛夫老师,您解构过唐诗,我这本也跟古典有关,但不是解构,是翻译。
洛夫老师接过诗集,很感兴趣地说,你这陶渊明有加上你的想法吗?
我说,没有,基本就是用比较现代的语言重新翻译了陶渊明。大陆有一些白话古诗的选本,缺乏现代感,把古诗译得像白开水,我于是就想重译一下,选了陶渊明的文本来做实验。
我对唐诗是结构,重新施加自己的感悟,跟你这翻译不一样。洛夫老师说。
洛夫老师注意到了《诗歌EMS》的开本,赞扬这种开本漂亮。我说,这是大陆诗人潘洗尘主编的,以周刊的形式,每周推出一位诗人的最新力作,迄今已三百多期了吧。我又进一步介绍了潘洗尘主编的《读诗》《译诗》和《评诗》。我说,潘洗尘是大陆以个人力量对诗歌贡献最多的诗人之一,还曾经带团到过台湾。
这时主持人李晶暗示一切就绪,可以请洛夫老师移步演播室了。我们于是在演播室外等候。
一小时后,洛夫老师走出演播室。我的微信上已有一百多个点赞的。《海峡瞭望》编辑更是要我请洛夫老师为《海峡瞭望》题词,我问,题什么呢?编辑说,随老先生意。我说,太仓促,恐老先生费神,还是你想个句子吧。编辑于是发来:
“祝《海峡瞭望》越办越好,佳音传两岸”。
我把《海峡瞭望》编辑鲁亢的要求转告洛夫老师,并把纸笔备好,洛夫老师想了想说,我自己写一句吧。当即挥毫:
“我们不但要拥有诗歌,更要让诗歌拥有我们。——祝《海峡瞭望》越办越好!洛夫2015.10.6于北京”
我也赶紧请洛夫老师为我的诗集题签“父母国”。
我们公司已在青年餐厅摆下宴席宴请洛夫老师。筵席上的话题从《创世纪》开始,洛夫老师说,他主编的《创世纪》对诗歌质量很挑剔,习作类的诗是不可能在他手上刊登的,当年在他手上退稿很多,以致很多人说他霸道。因为对好稿的坚持,《创世纪》推出的诗人个个立得住,培养了很多诗人。洛夫老师很早就不再做《创世纪》的选稿工作了,他认为后来的《创世纪》选稿上没有当年那么严格了。
学者周道模说到曾读过洛夫老师的一篇访谈,对艾青的诗作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大意是,艾青诗作贴近时代,这是长处,短处是,艺术上有欠缺。洛夫老师回忆起这句话的出处,当年艾青被提名诺贝尔奖,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之前,台湾各大报都会辟出版面采访相关人士谈谈对当年被提名的作家的看法,他就是因此被电话采访对艾青的看法才说出这番话的,但这番话他也是引用的一个著名诗人的观点(好像是聂鲁达)。我回想起从演播室到青年餐厅的路上,洛夫老师问我,艾青、臧克家是不是依然是寻常百姓知道的诗人。我答,是,因为他们都上了教材,只要读过书的人都知道。
洛夫老师回忆起1930年代他10岁在上海时艾青是当时影响很大的诗人,他说,那时报童都是沿街叫卖,一有艾青的诗作,报童就喊,今天有艾青的诗,今天有艾青的诗!
洛夫曾在文章中说到自己的诗歌起步深受艾青的影响。但很可惜,艾青这批人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中丧失了写作的条件,他们的才华没有得到发挥。倒是他们这批赴台的诗人才华未受损害,依然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
熟悉艾青的学者北塔、杨东彪把话题从艾青引到了戴望舒,戴望舒是艾青的发掘者,艾青一生都很感谢戴望舒。
我记起我曾问过洛夫老师一个问题,要如何才能保持创作力不衰竭?洛夫老师马上就回答:变。
并进而解释,要不断创新,不断改变自己的写作路径,可能在变的过程中会写不好,但不要害怕,坚持下去,就能找到新路。(黄江嫔 文)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