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民居精品
培田村古建筑群住宅类型多,按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宗祠建筑、文教建筑、商业建筑等几大类,村中居住建筑类型也很丰富,核心部分主要有:锁头屋、八间头、四点金、两进式、围龙屋、九厅十八井等形式,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民居精品。
“锁头屋”,就是平面为三合院,正房三开间或五开间,单层,左右厢房各一间,前面是照墙,无倒座,中间围合着天井,大门通常开在前照墙上。由于平面形式很像旧式锁头而得名。锁头屋是培田村住宅规模最小、最简单的一种,早期使用较多。“八间头”,属小型四合院住宅,房子一共有8个开间,所以叫做八间头。其中有一些正房当心间用作香火堂,倒座当心间用作门厅,两厢都不做门窗而全面敞开,只有四角上正房和倒座的次间为门窗严谨的封闭内室,就又叫做“四点金”。八间头和四点金适合小家庭居住。扩大住宅的常用方式是在它们的两侧增建横屋,它们就相应成了大住宅的核心部分。
“围龙屋”,由3个部分组成。首先是中央上、下两堂和两厢形成的合院部分。其次是位于合院外侧的,前后走向面对中央的横屋部分。第3部分就是围屋。培田村的围屋现存两栋建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围龙屋为双善堂和双灼堂,均为一层。
九厅十八井:是培田人对建筑规模的一种描述,形容建筑规模宏大,厅堂多,天井院落多,同时取“九”和“十八”两个民间认为吉祥喜庆的数字。房屋由中央厅堂部分及横屋部分共同组成。中央厅堂部分常为三进或四进,也有五进的,厅堂三开间或五开间不等。左右横屋部分也不一定对称,而是根据地段的宽窄,建成一排或两排、三排横屋。横屋在朝向内外宇坪和中央厅堂部分厢房的位置,通常都分隔成相对独立的侧院,每个侧院内均有小厅。像这类大宅子实际是一房人共同建造,共同居住,共同在此祭祖,因此形制规整,内外华丽,功能清晰,居住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等级分明。
目前村中保存较好的9厅18井的住宅有6座。官厅是9厅18井中轴对称式住宅的典型,多达11个厅堂,32个天井和院落,有房近百间,共有四进房子,仅中轴建筑第一进到最后一进的后楼,进深近100米。四进正房建筑的外侧是左右横屋,第一、二进之间为花厅,第二进至后楼左右的横屋分成八个独立小院,相互间有门相通。另一座现状最好的这类住宅是大夫第,它最大的特点是大,建筑占地面积达6900平方米,据说花了整整11年时间才建成,因此被称为“民间故宫”。它共4进厅堂,左侧1排横屋,右侧3排横屋,宅内共有18个厅堂,24个天井和院落,108个房间,院落除正门外,还有9个侧门,既方便了内部的交通,又使庭院空间有了分隔,既照顾礼仪要求,又满足平时居家过日子的需求。培田村内还有一种花园式住宅类型,占地通常不大,但种竹养花,营造出一派园林式环境,既是书斋画室,又是居所苑囿。既可陶冶情操,又可颐养天年,村内现存以修竹楼为代表。
培田保留下来的几十幢古民居和祠堂、书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古村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从“康乾盛世”到清末民初近两百年来历代培田人艰苦创业的产物。
大屋就是官厅,始建于清进康乾盛世,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官厅,是常接待来往官员为雅称。始建于康熙中晚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闽西客家地区保存如此完好的清代传统民居尚属罕见。
大屋后楼设有罕见的“图书馆”和“藏书楼”。外大门前有石狮、石鼓和石桅杆,大门门额上书“业继治平”。内大门前的宇坪约有300平方米,是各农家收成晒谷的场所,内大门楼上书有“斗山并峙”。大屋内还保存多处寓意深刻的楹联等文字,如“积德润身如积玉,遗书教子胜遗金”,就是一很有品位的好对联。
大屋采用中国传统的结构形式,钱墙砖墙围护,内部结构为传统木构架。沿古街和古道路布设的砖外墙,是同时起到防火墙作用的。大屋是闽西客家地区保存较完好的最为古老的朋宅院之一,功能齐全,装修典雅精致,文化品位高,是古民宅中的精品。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