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于2014年11月16日在武夷山举办,中蒙俄50余个城市的嘉宾代表参会,嘉宾包括伊尔库茨克、乌兰乌德、恰克图、达尔罕等7个俄蒙城市的市领导出席了同时举办的第3届“万里茶道”与城市发展中蒙俄市长峰会。武夷山万里茶路从武夷山下梅村起点,直至俄罗斯恰克图。
茶为媒,下梅与晋商结缘
武夷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茶乡,而下梅村产茶只是少数,而且在整个武夷山岩茶体系中,下梅产的茶叶属于被忽视的品种,然而,数百年来,这个古村却与茶产生了纠缠不绝的情愫。
早在150多年前,晋商帮中以常氏为主的山西商人了解武夷茶的生意资源,因为一条人工运河——当溪接通横穿下梅村的梅溪成为了晋商运送武夷岩茶的茶道,吸引了晋商帮把经商触角探往下梅。据《崇安县志》载:“康熙十九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三百艘,转运不绝。”由此可见当年下梅村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经贸活动十分活跃。
咸丰年间,农民起义军太平天国经常在武夷山出没,致使红火的晋商与下梅邹氏经营茶叶生意受阻。由最早来到武夷山贩茶的山西省榆次市车辋镇的常氏与商团盟友重新开创了一条连接中俄贸易的漫漫长路,把下梅茶市的茶叶历尽艰辛运往中俄边界贸易城恰克图销售,逐渐形成一条中俄之间的茶贸易的万里茶路。
由于常氏经营的主要商品就是茶叶,而这些茶叶又都是从闽北武夷山采购所得,他们的到来,也给下梅茶叶经营带来了商机和贸易信息。为发展茶叶生产,下梅村的邹氏、孙氏等随晋商奔赴西部经营茶叶。邹氏在山西榆次,还教当地常氏开辟山地种茶叶,所育茶苗之法,全部是从武夷山下的崇安带去的。但由于气候因素,未能形成规模。邹氏就新茶尚未上市之际,大力收购武夷山茶叶运往山西,在货缺时抛售,大赚一把。同时,邹氏在与山西人交易中,也学到了晋商的经商之道,由单一的茶叶交易到贩各类货物,生意日隆,交易多元化,资产遂增。邹氏看到了这条茶道上的商机,在当时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投下重金购买骆驼作为交通工具,用驼队运茶叶等货物到恰克图换回皮货、药材,换洋铁、洋油、洋火等,使这条万里茶道上的贸易经营得越来越红火。
自武夷山下梅邹氏与晋商常氏建立贸易伙伴关系之后,随着茶叶生意向境外扩张,茶路不断延长。据载,每年茶期,在下梅收购精制后的茶叶通过梅溪水路汇运至崇安县城,验押之后,雇用当地工匠达千余人,用车马运至江西河口(现在的沿山县),再由船帮改为水运至汉口,达襄樊,转唐河,北上至河南社旗镇,而后用马帮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太行,经晋城、长治,出祁县子洪口,于鲁村换畜力大车北上,经太原、大同,至张家口、归化,再换骆驼至库仑、恰克图。在这条漫漫商路上,邹氏购置了数百峰骆驼做运力,足见这条万里茶道上茶叶经营规模之大。
如今,下梅邹氏还留有从恰克图带回的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油箱及邹氏茶庄号“景隆号”、“集春号”及验押茶货的“素兰号”木印模等,这些实物遗存都是下梅直通恰克图万里茶路的有力见证。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