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福建离台湾很近,台湾文化更是受到闽南文化的影响,而福州又受到台湾影响,所以此三地的文艺作品风格特别相近。
聚散两依依,此情绕丝三千难尽诉,多少相思成泪滴。何处寻爱的踪迹?为何,相遇时间总不对?待相爱时,难以真正拥有对方。有时,相聚只是近距离的遥望。盼云渴望的那种偎依,只能深藏心底,聚也依依,散也依依,高寒与盼云再见竟是无期。
少女时已懂儿女之情,看着琼瑶的影片《聚散两依依》,听那一句歌词“过去已过去,未来可期,别把心中门儿紧紧关闭,且开怀欢笑莫迟疑”。我伤心地想,痴情是世间最苦的事吧?放不下便成重伤。至今思量那聚散依然心戚戚。时隔多年,《聚散两依依》旋律响起便仿佛看见影片里的两个可怜恋人,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相见更相思,争不如只怀念。
若非在青春爱情懵懂时看过如此缠绵的情节画面,听歌时,也许只觉得卿卿我我得腻味。情,写绝了,一个痴字,再悲凉一点,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吧。故事也好,歌曲也好,写尽了人生的种种悲欢离合、乡愁情爱,不过都是一个空。今天是聚,今世是聚,明天来世,各分东西,谁也不记得曾经的山盟海誓。为国为家为情,聚散依依,无常是常态。这便让思想深刻的艺术家有了更广阔高远的思想境界,从他们的作品中,你看到的、听到的或许只是情,但背后却是那个忧伤的故事、不完美的结局。
不论歌曲主题的大小,通俗流行歌曲表达的是情感的共鸣,不需要复杂的旋律便足矣,看此曲的曲谱便可知。曲式简单,由几句乐句组成,对歌曲主题进行严格反复、变化反复,有点像儿歌的写法,但其中有两处出现色彩性调式变化音,使歌曲的情绪更加细腻温柔婉转。这是对情感的润色,否则旋律就显得平淡无奇。这首歌曲是台湾著名作曲家左宏元的作品。我看过他写的许多曲谱,旋律结构大多都严谨、集中、简洁。为何我们百听不厌呢?正是符合那条不变的审美规律,朴素简洁而不简单的,蕴含的道理愈深。
台湾的音乐制作水平至今依然超过大陆,原因从最初的大陆作曲家不善于抒情转变为如今的编曲师不善于编曲了。当然,也并非是大陆编曲师不善于配乐,编不出比台湾好的伴奏带。大陆人才济济,可是能脱颖而出的却是屈指可数,不似台湾弹丸之地,一个周杰伦可独领风骚多年。不记得哪个台湾音乐人说的,周杰伦这样的人才,大陆非但不缺反而很多,只要给他们机会就可以。但人人追名逐利,不愿甘当孺子牛,所以作曲的一定比编曲好。作曲的可流芳千古,编曲的籍籍无名多年,连赚钱解决温饱都成问题。而一首好的歌曲配乐可让一首歌曲的成功率提高百分之六十,演唱只能占百分之四十。因为歌手演唱时会被旋律带动情绪,没有好的配乐,歌手演唱没有激情,后期制作把歌声修饰得再好,歌曲总体效果依然显得单薄。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