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是我的创作的原点,我是在海浪声中成长起来的。我爱我的家乡。乡愁给一座偏远的小城带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2015年12月19日余险峰书画艺术馆在福清市龙田镇龙光路隆重开馆,这是福建省第一家以个人名字来命名的艺术馆。此次开馆活动,受到福建省乃至国内众多书法大家、以及传统书画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一日,路遇江畔绿洲,这是一片属于文化人的心灵花园。湖水湾,微波荡漾,秋千轻摇,绿竹猗猗,时有犬吠,更显宁静祥和。忆及险峰先生正居于此,贸贸然地拨了电话。于是,与友人同往先生家就坐。几年未见,先生精神矍铄,似胜于从前;再观先生新近画作,益加简括高远,潇洒出尘。
险峰先生最为敬佩之人,是北宋的苏东坡。先生言,东坡居士,千古仅此一人。其诗词书画,无不精通。最难得可贵的时,不论身居何处,面对几多坎坷,东坡皆能泰然处之,活出了自己的生命意境。他是“大江东去”的豪迈;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智慧,是“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
先生以为,没有苏东坡,北宋乃至整个中国的文化史都将失去许多光彩。
见贤思齐,险峰先生其人,又何尝不是当今时代的“东坡”?
聆听险峰先生的故事,从故事当中感知他的为人。
生活中,真实的余险峰,宽厚仁慈,其对生命的热爱,对美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都是源于此心、此性。
险峰先生的家乡福清,是儒释道融汇的胜地。儒家有明朝宰相叶向高故居,释家有黄檗、瑞岩、南少林,道家有中华梦乡石竹仙山。险峰先生的出生地东壁岛,天风海涛,碧波万倾,美景天成。
少时的险峰,登山观海,于大自然中感受天地人文的熏陶。稍长,喜好写字作画。虽因身居穷乡僻壤,家境清寒,仍以瓦片作笔,于沙滩上划写,尽兴而止。
“就读小学时,即能以自书对联卖钱交学费,极得乡人赞赏。”20世纪50年代,东壁岛为海防要地,少年险峰借着满山嶙峋巨石,刷写海防大字标语,向过往行船进行宣传,字径逾一二米。多年后,当余险峰以雄强的书风见称于八闽书坛时,人们殊不知,其力透纸背的功底,来自于东壁岛巨石巉岩上练就的一副腕力和臂力。
余险峰先生的书房,雅称“听竹斋”。步入室中,一种古雅的气息弥漫开来。靠左是一排长长的木质书架,架上安静地摆放着各类书籍,不经意间抽出一本,便能知晓主人的阅读喜好。书架上置有照片数张,记录了其人生中几位特别的人物与故事。
靠右是几扇轩窗,一窗面湖,另几窗对着院子与小路。闲时,可观日出日落,风柔月现,鸟鸣花开,自由自在。
中间为三米多长的大画案,案上书画文玩,随意摆放,如是寻常。
问及斋号的寓意,余夫人答:“斋名出自郑板桥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诗中,这位自守清廉、心系百姓的诗人,由风竹之声联想到百姓之苦,极尽忧世忧民之情。”“取斋名之时,正值文革结束的七十年代末。不久的八十年代初,国家面临着‘矛盾成山、困难成山’的局面,余险峰时调福建省委统战部工作,怀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在参与平反历史冤假错案、落实多项统战政策时,在接待各界人士来信来访中,感知民间的疾苦,极想多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
如此心性,于传统的知识分子中多有存在。这在儒家那儿,叫作“仁爱”;在佛教,则叫“慈悲”。
这“一枝一叶”的仁爱、慈悲,敲打着险峰先生从政时的心灵,也激活了他的艺术生命。
闽籍著名书画家、诗人林锴先生,1994年参观了余险峰书画展览,曾专门为余险峰题了:“行云流水,得大自在”八个字,可谓对先生书画艺术境界的高评。然而能入此境,又谈何容易。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