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6年第3期

走上国际讲堂的蜱螨学家林坚贞

2016年05月03日 16:30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2014年7月14-18日第14届国际蜱螨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张艳璇博士“以螨治螨”生物防控技术科研团队的最重要成员、我国著名的蜱螨学家、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林坚贞博士应邀参会并在大会上作了《中国蜱螨分类学研究新进展》报告,让世界同行了解到中国蜱螨分类学研究进展。中国动物区系跨越东洋界和古北界,蜱螨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中国已报道的蜱螨亚纲物种数量4439种,他和他的同行合作研究发现106种螨类新种。他的演讲不断被台下的掌声打断。

   出身贫寒,钟情农业科研

  林坚贞,1956年1月16日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浮村的一个贫困农家,父母生下他和弟弟,在他8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带着他和弟弟改嫁他乡。继父虽有一份工作,但因工资低,维持家庭生活较为艰难。他从小懂事,为让他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继父咬着牙送他去上学。他很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学习机会,一边上学一边帮助家里开荒种地、检猪粪等农活。

  1974年.林坚贞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当时正处于“文革”后期,十年动乱尚未结束,无学可上。因家庭贫困,父母认为孩子应当掌握一门手艺养活自己。因此,让弟弟学木匠,而他去学泥水匠。当时泥水匠学徒工每月工资仅9元,主要是扛石头、搬砖、搅拌泥浆、砌石基、砌砖、粉刷墙壁等,劳动量很大,非常辛苦。林坚贞没有被这种苦力活难倒,艰苦的环境磨练了他的毅力。1976年,他回到家乡生产队务农,由于当时高中毕业也算是村里的文化人,他当上了生产队民兵连长,夏收秋种中午都要冒着炎炎烈日开着生产队手扶拖拉机学耕地,其中艰辛不言而喻。

  鉴于他的出色表现,1年后,由生产大队推荐他去福州市农科所参加粮食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培训,那个年代此举相当于就读业余函授大学。在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期间,他有幸认识植保组陈波藩研究员,成为他进入植物保护的启蒙老师。他如饥似渴学习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知识,比如稻纵卷叶螟蛹的分级,根据田间调查蛹分级的状态,可以预测未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时期。根据水稻叶鞘上剥查卵痕和颜色,可以知道是哪种稻飞虱的卵痕,从而预测卵孵化发生时间。函授结束后,国家开始恢复高考,父母鼓励他复习功课参加高考。1979年,第一届高考全村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考生仅2名,他是其中1名。从而,使他成了福州市人民政府筹办福州农业大专班的一名学生。

  由于当时农业科研不发达,全省普遍发生水稻紫杆病,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成为农业科研界悬而未决的难题。为探出水稻紫杆病因,他和同班同学张艳璇(现在的著名螨类专家)及另一名同学一起,利用课余时间开始对水稻紫杆病病源进行探索。他们的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在调查中,他们发现了水稻上的跗线螨,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校长,并开始了对螨类的兴趣。

  步入蜱螨学殿堂

  1981年大学毕业后,林坚贞被分配在福州市新店镇被借调到环城区农林局、郊区农业局从事水稻紫杆病研究,1984年调到福建省农科院耕作轮作研究所从事花生油菜抗病育种研究,1985年被调到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工作,从此开始了螨类的研究。2001年他攻读日本北海道大学论文博士,并于2003年获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天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坚贞告诉记者,是福建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王敦清教授把他引进了蜱螨学的殿堂,当年去拜访王教授时,一句?“要把玩的时间花在科研上,今后就会做出成绩”的至理名言影响他的一生,从此让他踏踏实实地走上了寂寞的农业科研道路。王教授不仅教他如何收集文献和鉴定标本,以及了解国际动态,如何检索美国生物学文摘和英国动物学纪录,并将自己编写的革螨讲义和恙螨讲义送给他。王教授到北京开会时还帮他购买了“蜱螨学名词与名称”,以及蜱螨制片所需水合绿醛等,成为他步入蜱螨学殿堂的启蒙老师。

  从那时起,他放弃多少个周末休息时间,经常一个人默默地呆在实验室在显微镜下观察螨类标本,绘图,测量,描述。从此,林坚贞不浪费任何一个休息时间,他利用周末和放假时间在福建省图书馆利用报刊索引和图书目录检索馆藏的螨类书籍,同时还在外刊部手工检索美国生物学文摘1926-1949年各卷Acarina abstract时,一次性花了129元的复印费,这对当时月工资仅45元情况下复印费接近用掉他3个月的工资。

  通过复印福建农科院图书馆馆藏美国生物学文摘,以及通过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中科院上海昆虫所图书馆补充复印遗漏的各卷蜱螨学摘要,林坚贞总体上了解到国内外蜱螨学动态。于是,他们把对水稻紫杆病的研究结果发表在1982年《福建农业科技》期刊上,引起了福建省农业厅植保站的高度重视。恰逢国家农业部委托复旦大学生物系举办全国蜱螨培训班,福建省农业厅植保站有2个名额,于是,他和和张艳璇一起有幸参加了该届培训班。林坚贞说,机会永远属于有进取心的人,从此,他和张艳璇共同潜心进行蜱螨学的研究。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