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泉州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张艳璇博士的“以螨治螨”生物防控技术,在八闽大地广泛应用于柑桔、草莓、等水果及茶叶、蔬菜等农作物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八闽大地,不仅因为农作物实施“以螨治螨”生物防控技术能保证绿色本质,而且在落叶之冬,城市园林依然保持郁郁葱葱。
“以螨治螨”茶农省心、消费者放心
秋茶上市前夕,著名茶乡安溪县的茶农就开始检验自家的茶园,走在自家田园的小路间,看着满园绿油油长势良好的茶叶,茶农心里比蜜还甜。这都得益于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张艳璇博士研究成功的“以螨治螨”生物防控技术,不仅让茶农省心,更是让消费者喝得放心。
茶叶种植很容易受到害螨——红蜘蛛的侵害,造成叶枯。为预防茶叶受损,茶农便不断打农药,以防红蜘蛛蛛的侵害。然而,经过反复打农药的茶叶不仅产量保不住,而且因为茶叶的农药残留却挥之不去,给茶田土壤结构造成了严重伤害,同时茶叶大量的农药残留给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实践证明,这种超标的农药残留,成为茶叶出口的大忌。于是,安溪茶乡从2008年开始引进“以螨治螨”生物防控技术治理茶园,收到了异想不到的效果。原来茶农管护茶园每年都要多次喷洒农药,既费钱又费力。自从应用“以螨治螨”生物防控技术后,不仅省去了打农药的力,而且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茶叶品质,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
茶农蔡银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近年来,茶小绿叶蝉、茶黑毒蛾、茶潜叶蝇等茶叶病虫害在泉州市辖属的县市茶园频发,而国外市场对农残检测越来越严格,国内市场对茶叶安全卫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时,如何能做到既减少使用农药,又能避免害虫侵袭,成了许多茶农头疼的问题。为了帮助茶农解决实际困难,泉州市农业科技部门引进了多项先进的绿色防治技术,“以螨治螨”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以保证茶叶达到绿色指标。
据泉州市茶科所相关专家介绍,茶农没打农药,高峰期茶小绿叶蝉在每百个新芽中就有二三十只,投放捕食螨后,发现茶小绿叶蝉的密度迅速下降,每百个新芽中只剩两三只。茶农蔡银笔告诉记者,投放捕食螨后,每年可减少施用化学农药6次以上,每亩茶山节约成本达120—150元。他说,他家有100多亩的茶山,仅农药钱一年就可省出1万多元。为此,泉州市相关县的茶农近几年来不断扩大引进“以螨治螨”生物防技术,以保证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福建省是茶叶种植大省,闽南、闽东、闽西、闽北等地区都种植有大量的茶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茶叶绿色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八闽大地的茶农,为提高自家的茶叶品质,纷纷引进“以螨治螨”生物防控技术。闽西漳平市正在实施福建省农科院扶持项目“千亩茶园绿色防控示范片建设”,该项目通过投放捕食螨、黄板和杀虫灯诱杀害虫,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矿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实行全园生草栽培优化茶园生态等一整套绿色防控技术,大大降低了农药的残留,为增加茶农收入、提高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了保障。
在闽东地区,宁德市新坦洋、隽永天香及福建坦洋工夫集团等3家茶叶龙头企业引进“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技术,并建立数百亩的“以螨治螨”生物防治示范区,接着在万亩茶园推行该技术以推动坦洋工夫茶叶无公害生产、进一步提升茶叶的品质,促进福安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助茶农增产增收。这一措施提高了福安市茶园管理水平,促进优质茶叶种植和出口加工,开拓国外市场,促使坦洋工夫走出国门。
目前在我国许多茶区仍采用化学防治手段,年使用农药4~6次,造成害螨的抗药性增强,茶叶农药残留上升。而“以螨治螨”是国际上防治害螨的最佳途径,研究表明,在摄氏25℃条件下1只胡瓜钝绥螨雌螨一生能捕食茶橙瘿螨19779~2000只,特别是捕食螨喜欢取食害螨的卵。为此,利用捕食螨进行生物防治的优点在于施用安全、选择性强、降低防治成本和劳动强度、产品无农药残留污染,从而减少防治费用,促使茶园增产增值。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