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保护工程的正式启动,泉州将发挥项目带动示范作用,引领每个申遗点都高标准的开展文化保护修缮工作。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保护工程启动仪式于2016年10月12日在古代“海丝”起点城市闽南泉州举行,标志着由泉州牵头的“海丝”申遗工作进入了新的重要节点。福建省文化厅厅长石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他希望泉州继续发挥牵头城市的作用,以海丝申遗为契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通过保护、传承,发扬那一段影响深远的海上贸易史、文化交流史、和平对话史。
“海丝”申遗工作进入重要节点
2016年4月,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由泉州牵头,联合广州、宁波、南京、漳州、莆田、丽水、江门、阳江等城市,全力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联合申遗,并确定为2018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指出,目前,在中国“海丝”申遗的首批31个遗产点和1个关联点中,泉州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地位突出且重要。因为“海丝”文化遗产主要类型是“支撑海上交通往来的基础设施“、“见证海上贸易交流的生产和贸易设施”、“海上交流所带来的文化成果”,而这些要素泉州市都已具备。
近年来,泉州市为海上丝路申遗项目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这之前。泉州市已先后举办了21世纪海丝国际研讨会、中阿城市论坛、文化旅游博览会等20多场学术研讨、高端对话,促进了沿线国家、城市间的民心相通、友谊合作;启动系列实体项目,策划实施200个重大项目,涵盖了港口联盟、铁路连通、产能对接、古城保护、侨亲往来等众多领域;发起设立了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和工商理事会,多次举办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和“泉州品牌海丝行”等展会,厚植经贸合作共同利益。
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保护工程启动仪式是在泉州开元寺举行,泉州开元寺也是“海丝”首批申遗点之一。泉州开元寺不仅雕有印度教、古代神话故事的十六角形圆柱,还有具有浓厚古希腊、古印度雕刻风格的人面狮身石刻,更有融和多国艺术形象为一体的木雕飞天乐妓,堪称中外佛教建筑艺术和宗教文物交流的大观园。
中共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指出,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海丝”申遗已成为泉州民众的共同愿望和行动。他表示,泉州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布局和福建省海丝核心区建设,将致力弘扬海丝文化、保护海丝史迹,致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和海丝重要门户城市。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泉州是“海丝”起点
泉州是一座千年古城,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察中,发现了大量的相关历史文物古迹,成为泉州是“海丝”重要起点的有力证据。
在这座古城中,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散落在各个角落中的历史遗迹,都与海上丝绸之路习习相关。不论是文兴古渡头的古老石碑,还是高耸山巅的万寿塔、六胜塔,抑或在海底沉睡多年才被打捞上岸的宋代古船,都是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结缘千年的有力见证。其中,1974年在泉州后渚港出土的宋代古船曾轰动世界,这艘残长24.2米,残宽9.15米的古船,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出土木质海船。据考证,这是一艘从东南亚归航的香料船,船舱中除大量降真香、檀香、沉香、龙涎香等香料以外,还有唐宋古钱、宋代陶瓷制品等。这艘古船与后来西沙“华光礁一号”沉船、广东阳江的“南海一号”沉船等,皆成为泉州“海丝”文化的力证。
藏身于九日山摩崖石刻群中的宋代祈风石刻,反映了当时来往于泉州港的海船依靠有规律交替的季风,从事海外贸易与交通的史实,尤为珍贵。祈风石刻记载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至南宋咸淳二年 (1266) 泉州官员为航海船只举行祈风典礼的情形。典礼由泉州郡守或提举市舶使主持,率领僚属等,祭祀海神通远王,事毕登临览胜,勒石为记。在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的石刻中,明确记有于夏四月和冬十月“舶司岁两祈风”的事实,说明祈风典礼一年举行两次,航船按照季风风向和海流方向以顺利驶入或驶出泉州港。
1991年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在考察过九日山摩崖石刻后,在此留下了一块纪念石碑,成为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结缘又一珍贵的历史遗存。而这次考察,让泉州成为联合国在中国唯一认定的“海丝”起点城市,并将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确定在泉州。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