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他在讲话中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议。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中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6年9月1日至5日,“21世纪海丝佛教·福建论坛”在福州奥体中心举行。海内外佛教三大语系300多位僧侣,数千信众,齐聚于此,盛况空前。
为此,笔者采访了论坛发起人、组织者,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州开元寺方丈释本性。
一
在论坛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大和尚出席开幕式作重要开示。学诚大和尚说:重新审视海丝佛教的传播历程,有助于重新认识它的时代价值。历史的宝贵经验启示我们:文化走出去,佛教要先行。
佛教文化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留下世界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属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
2016年高考历史题中,有一道通过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故事,让学生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此时的中国,就广泛涉及到“丝绸之路”繁荣时期的大唐盛世。各种文化、各种宗教在“丝绸之路”上交汇、融通,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书写的是各种文化互学互鉴的光辉历史。
玄奘出生于隋朝末年。他年少出家,立志弘扬佛法,但因为派别众多,各派对经义的理解不尽相同。当时的长安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常有印度僧人来讲经,佛法的精微释讲给玄奘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决定到佛教的诞生地——印度去求法。
玄奘从印度带回了梵夹装佛经520夹、657部,以及佛舍利150粒。在回国后的19年里,他一共翻译出75部、1335卷佛经。由于玄奘译经传教的努力,很多国家的留学生到他门下学法,长安也成为当时世界佛教的中心。除了翻译佛经,玄奘还根据自己在印度见到的风土人情,撰写了《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138个国家和地区、城邦,不仅包括今天中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包括巴基斯坦北部、几乎整个印度地区、孟加拉国以及尼泊尔南部地区,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风俗、气候等,是古代西域和印度的大百科全书。
鉴真生于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扬州人。14岁的那年,随父亲入寺,或许是与佛天生有缘,当他见到佛像就莫名的感动,于是恳求他的父亲也让他出家,父亲大为惊异,只好同意他的请求。708年3月28日,在长安实际寺,鉴真随弘景禅师受具足戒。此后,他到处学法,很快就成为一代高僧。
742年10月,两位日本僧人荣叡和普照风尘仆仆地赶到扬州,此行目的是:迎请鉴真东渡。这两位日本僧人是732年随第10次遣唐使至唐留学的留学僧,他们来到大唐,不但为了学习,还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寻访戒律律师赴日。听完日本僧人的来意后,鉴真欣然应允东渡传法,但这一应允,竟然历尽六次千难万险才东渡成功。
753年12月20日,66岁的鉴真终于踏上日本国土。鉴真对日本的佛教影响甚巨:一是开创了日本的律宗;二是向日本介绍了天台宗;三是为日本密宗的勃兴奠定了基础。另外,在医药、建筑、书法、雕塑、语言、饮食等方面,鉴真对日本都产生积极影响。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