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农村是实施慈善救助最多的地方,但农村也是慈善资源开发最为薄弱的地方。安溪县村级慈善帮扶基金的建立,是在农村普及慈善文化、开发慈善资源的有效载体。2012年年底,城厢镇经兜村村民孙振根因摔伤脊柱失去劳力,他是家庭的梁柱,他的受伤使整个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后来,村狮渊慈善公会了解到孙振根的实际情况,让他的家人从村慈善公会领到了5000元救济金。
狮渊慈善公会成立的几年来,平均每年扶持帮助50多户困难户、10多户成员患重病的家庭,仅这两项每年就要支出10多万元。与此同时,每年狮渊慈善公会还为80多名老人发放养老金,为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并拿出10多万元资金作为经费,成立农村治安联防队。仅2012年1年,该慈善公会就支出55万元用于各项慈善项目。
村级慈善机构的成立和发展,集合了乡贤、村民的力量,就地解决了贫困家庭的困难问题,给予村民“看得见”的帮助和实惠。狮渊慈善公会孙火能透露,慈善资金发放主要体现为“五助”,即助困、助优、助学、助医、助老等,并对各类救助项目列出了明确的标准,每一名救助对象均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
安溪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镇、村慈善会是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援助”的扶贫济困新模式,有助于解决一些政府行政手段顾及不了的社会问题,做到“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
弘扬慈善文化,传递社会大爱
中外慈善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慈善事业必须植根于良好的慈善文化土壤之中。儒家文化慈善思想源远流长,“仁爱”、“仁道”的内在价值观对中国慈善传统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直接促成了中国慈善风俗的形成。儒家文化慈善思想,在继承传统美德、塑造人性德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全社会的大力弘扬。
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借助慈善文化的力量。在国外,慈善部门总是通过慈善文化的功能性作用来推介公益组织品牌项目,以达到集中社会公益资源,动员聚沙成塔的慈善力量,让弱势群体得到有效帮助已经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方向。
2013年年初,年过六旬的闽东偏远山区一位普通农民家庭遇到了不幸。一场意外,夺走了放假返乡的儿子郑新(化名)年仅27岁的生命。噩耗传来,举家悲恸。然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老人做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捐献儿子的器官和遗体,以挽救更多人的性命。
这位老农夫妻俩平时生活过得清贫但很乐观、向善。儿子郑新,也是位具有爱心的年轻人,不仅多次义务献血,还是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 老人说,儿子一直很有爱心,如果他知道最后还能用自己的器官帮助到别人,一定很开心。他表示,通过捐献器官,让儿子的心脏在别人身上跳动,呼吸在别人身上延续,表明儿子并未远去。
当年1月7日,在宁德、福安两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共同见证下,郑荣一家人代表郑新,郑重地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和《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字,捐献其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及遗体。当晚,郑新的器官成功移植给了3名患者,让他们赢得了生的希望。
这是一种大爱之举,这是一场弘扬慈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人敢于打破传统思想做出此义举,展现了慈善文化的精华。这表明,慈善事业并不是富人的事业,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普通民众的参与,弘扬慈善文化,传递社会大爱,将激励更多平凡向善的力量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文/戈壁)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