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6年第11期

根在河洛 心归华夏——河洛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2017年01月23日 11:03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闽南语河洛文化

  闽南是指福建南部漳州、泉州、厦门等区域。闽南与河洛文化的渊源关系,主要源于历史上战乱中原移民三次大的迁徙:分别以“晋人南渡”、“开漳圣王”、王潮兄弟入闽为其历史标志。在对外播迁中,融合了当地文化和外来文化,成为超越闽南地区所有闽南人共同拥有的民系文化,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独特性格和丰富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支系。

  福建省多年来高度重视闽南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 并将闽南文化研究与对台交流合作结合起来。这是基于闽台 两地血脉相依,台湾人口中80%以上是福建移民,福建移民中90%以上是闽南移民,形成了闽台文化命运共同体。早在2000年厦门市实率先成立闽南文化研究会。2001年在厦门举办“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随后基本上每两年举行一次,并在2009年2月入岛与台湾中华闽南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第五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2007年5月,福建省编制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规划纲要》。同年6月,“闽南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诞生,这是国家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它进一步昭示弘扬与保护闽南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闽南文化的播迁辐射,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河洛文化的源远流长。在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举行的历届研讨会中,就有“河洛文化与闽台”、“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等议题。其中,第12届河洛文化研讨会是2014年6月11日至12日在厦门举行。

  经中共福建省委同意,将第12届河洛文化研讨会作为第六届海峡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会议的召开,诚如福建省政协主席张昌平在致辞中表示:“相信第12届河洛文化研讨会的举行,将会为第六届海峡论坛增添新的亮点,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巩固华夏儿女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第12届河洛文化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闽南人和闽南文化予以表述:闽南文化是闽南地区人民创造并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域性文化,她既融入了古越族土著文化和中原文化,又吸收了阿拉伯、南洋和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营养和合理因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独特性格和丰富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支系。闽南人及闽南文化具有强烈的开放进取精神,明清以来大量闽南人向海外迁播,将闽南文化扩展到台湾、东南亚及世界各地,并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了包括台湾及遍及全球各地的闽南人,数百年来坚持爱国爱乡、奋斗团结、敢为人先、勇于拼搏、海纳百川、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家乡的建设和国家的统一大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对召开“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研讨会意义作了高度评价,认为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认真研讨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应当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为旨归,站在“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的战略高度,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增强民族与国家的软实力,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新贡献。

  除了学术研讨,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近年来还开展了一些普及工作。比如组织信阳市豫剧团带着新编历史剧《开漳圣王陈元光》,南下广州、汕头、潮州、厦门、漳州、泉州、云霄、杭州等地演出,通过生动的剧情,让更多的人对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的认同。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