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6年第11期

盎然春意绕客家

2017年01月24日 14:57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祭拜春神

  拜春神、立春神,都是客家人迎接立春的一种习俗。勤劳农耕的客家人,作为中国农业文明的典范族群,对春神格外崇拜。

  先秦时期的周代天子,一般在立春前3天日开始由宫廷女巫行袚除之术,净身斋戒,到了立春日,便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京城帝都东方八里之郊举行迎春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周天子之所以于东郊迎春,是因为句芒神居住在东方。逐渐地,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帝都,也不止是东郊了。南宋吴自牧撰《梦粱录》载曰:“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 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明清时期,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这一人人迎春的民俗在客家地区更加突出。清光绪元年《瑞金县志》载曰:立春先一日,各行户雇觅幼童装扮故事,名曰“春色”;里长制土牛迎芒神至东郊,侯县大夫至行迎春礼。芒神,名曰“拗春童”,戴笠则春晴,着履则雨;土牛色红则旱,黑则水。县大夫于仪门外安芒神位,次早黎明祀毕,用彩线缠竹鞭击土牛,名曰“打春”。打毕,将土牛撞碎,阴阳生取其泥另做小牛送至各绅士家,名曰“送春”。

  明崇祯十六年《汀州府志》载曰:立春前一日,郡县官率僚属于郊外迎土牛入郡县门左,备仪仗、故事前导。至日早,祭芒神,次第执彩仗鞭牛。现在,客家民间的春神形象已确定为始于明代的文官形象即“立春神”。

  客家祭拜春神的时间为立春日的早晨。旧社会县令、官僚以及民间百姓于旭日东升之际,齐集东郊开阔之原野,祭拜完毕,便由庄严、肃穆的仪仗队伍开道,青旗猎猎,“故事前导”,将土牛首先迎接回县衙门前的左侧安定春神神位,接着从县令开始,手持彩色的“木仗”鞭打土牛。

  周代的“鞭春牛”鞭打的是实实在在的牛,以象征性的鞭打牛身,表示送走冬天的寒冷,迎来春天的温暖和万物复苏。随着汉代大力推广铁器农具和牛耕,再加上士农工商阶级意识的日益显化,从事农业耕种的人口急剧上升。因此祭拜句芒的仪式很快由宫廷走向民间,由神圣变为世俗。汉代将真牛换成土牛“打春”,见证了汉族先民的卓越智慧。

  各地客家拜春神的称谓不尽一致,粤东揭阳等地“福佬客”拜春神曰“扮景”,粤北韶关乐昌客家则曰“祈丰”,花县客家则曰“祈丰年”、“散痘疫”,但各地客家迎拜春神的主题却相同,即祈祷丰收、吉祥,禳除疾病、凶灾,籍此与神同乐,和美地耕作,和美地收获,和美地生存与发展。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