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峡瞭望  >   2017年第1期

春节:台湾民间最热闹、最长的节日

2017年03月28日 10:29 来源: 字号:       转发 打印

  除夕辞年、守岁

  台湾过年最重要的日子是除夕,除夕,也叫辞年、演避债戏、围炉、守岁等。

  除夕,习俗也相当多。先辞年,布置“厅头”,即在奉祀“观音妈”和诸神像的大厅上,换新版画和联轴。到了下午举行“辞年”仪式。在供桌上盛设五牲及各种年粿供奉诸神,然后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礼,以表示感谢这一年来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并祈求新年更多的赐福。

  神桌前还要供“春饭”,即盛有饭的小碗,饭上插上用红纸做的花。神佛前各三碗,灶上一碗。这些花又叫“春仔花”或“饭春花”,这个饭叫“过年饭”。(在闽南语中,“春”与“剩”谐音,意思即怎么吃也吃不完,还有剩余)。桌前还摆放三堆橘子及一些红枣。红枣表示年年好。橘子到元宵才能拿下来,有句俗话“上元瞑(夜)拆柑棚。”最后,还要烧金纸、放爆竹,才算结束辞年仪式。

  除夕之夜,也叫过年夜,出外谋生的家人,都要赶回老家来团聚,如果一时因故无法赶回,就要空出一个位子放未归人的衣物,表示团聚。全家一起围着桌子吃一年之中最丰盛的菜肴,桌下置一火光熊熊的烘炉,炉边置一些铜钱,以示温暖如春,财气旺盛。围炉时所吃的一般都有象征意义。如一定要吃“长年菜”(芥菜做的,表示长寿)、“韭菜”(“韭”与“久”谐音,吃的时候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不横吃,不咬断,年寿才能“久久长长”)。

  此外,还要吃萝卜(即菜头)表示好彩头;吃“全鸡”,表示全家福(“鸡”与“家”谐音);吃“蚶”取其繁殖力强之意,吃完后蚶壳要放在床下,表示会生蚶子蚶孙;吃鱼丸、虾丸、肉丸,取“三元及第”之意,(丸与元谐音,三元即是状元、会元、解元);吃所有的菜均不用刀切细,应以原形煮食。

  吃完年夜饭之后,年长者要给年少者“压岁钱”,然后全家围坐在炉边,说说笑笑,通宵不眠,谓之为“守岁”。据说如此可以祈求双亲长寿,所以又叫“长寿夜”。“不睡”的闽南语是“不睏”,而“睏”与“困”谐音,所以“守岁”也是静待一个“不困穷”的新春来临。

  在台湾一些乡村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有趣的习俗: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一些寺庙里就演戏,那些在年前无法还债的人,为了躲避债主的催逼,就跑到庙里去看戏避债。因为要是债主追到庙里来逼债,就会引起公愤,会群起而攻之。这台戏从除夕一直演到初一早晨,欠债的人看完戏后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回家团聚了。这种习俗叫“避债戏”,是社会的产物,却很有人情味。不过债主也有办法对付,即在大年初一穿上旧衣服,提着灯笼上门讨债,佯称自己是从年三十晚上追到现在尚未归家,灯笼都还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讨债”,这种灯便叫“讨债灯”。除非积怨很深,债主一般不会使用“讨债灯”。

  “走春”、“开春”、‘贺正”

  台湾同胞称大年初一为“新正”,意为新的一年将会有一个正正堂堂的开始。当天凌晨头一件大事是家拜祖先,用自制的红白两色米糕祭神祖,称为“开正”。“开正”之礼十分隆重,厅堂灯火通明,门口结红彩,供桌上摆列年柑、年糕、牲礼、茶酒、四果、香烛,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全家老少集合一起家拜祖先、祭祀神明,随后再依次向长辈问安行礼。

  过春节最有意思的是出门拜年,又叫“走春”、“开春”、‘贺正”。凡有来客,主人用朱红木盒盛着糖果并端上“甜茶”待客;设宴请客,彼此应酬,名叫“请春酒”;客人告辞时,互相向对方孩子赠红包。由于家家户户都出门拜年,难免有碰到人不在家的时候,于是衍生出两个有趣的习俗:出门拜年人们总是随身带着一叠红纸片,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一旦遇到主人不在家就留下一张,这叫“留帖”;官大势大的、交游很广的人,不可能一家家亲自去拜年,便遣仆人带着他的红帖代他去拜,这叫“飞帖”。

  台湾的“初三老鼠娶新娘”和闽南的“初三无姿娘”,意思都是说初三这一天是休息日,就连老鼠也选择这天娶新娘。依俗,当晚各家各户都须早早上床休息,以免打扰老鼠办喜事,并要在房间的各个角落撤一些吃的东西作为给老鼠的“贺礼”,以便和老鼠搞好关系,减少来年的鼠害。“老鼠娶亲”的说法来源于大陆,有一幅“老鼠娶新娘”的五彩石印年画,曾普遍流传于民间。画面上从头盖红帕的“新娘”,到抬花轿、吹喇叭的执事等,统统都是鼠类,一个个活灵活现、喜气洋洋,十分惹人喜爱,为节日增添了许多快乐的气氛,紧张了一年,连老鼠都放假娶亲了,何况人呢?

  初四是“接神日”。闽、台两地皆称这一天为“神落天”。当日,各家各户都要在厅堂供奉牲礼、果品、甜食等,燃放爆竹、烧金纸、神马,恭恭敬敬地迎接诸神下凡,继续履行司掌人间善恶的职责。

  初五的“隔开”,意思是过年到此告一段落,也与大陆相同。次日开始,商店开市、农人下田,各行各业开始恢复正常生活、劳作。俗传这一天也是“五路财神”的生日,闽南称“天神下降”,台语叫“路头神”。为求大发利市,商店这一天多在街边燃香拜神,求五路财神的保佑。

  “初七七元”、“初八团圆”,闽、台两地皆同。中国民间称初七这天为“七元日”,又叫“人日”,相传天地造人,人是在这一天诞生的。因此,在台湾民间,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线面(即寿面),并要吃芹菜、菠菜、芥菜、荠菜、葱、大蒜、蒿菜等七种新鲜蔬菜。其中芥菜是一种茎叶很长,稍带苦味的菜,由于它叶长、丝长,因此象征着长命。吃这七种菜实际上这是中国古代“五辛盘”的旧俗遗风,杜甫曾有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正是咏此。“初八团圆”是说回娘家过春节的媳妇,初八要返回婆家“团圆”,开始干活,不然会被认为有意为难婆家,搞得不好,夫家甚至还会因此“兴师问罪”。

  “初九天公生”,“天公”即玉皇大帝,“天公生”也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玉皇大帝是天上精神的总管,因此,祭祀格外隆重。前一天全家老少斋戒沐浴,正厅摆设祭坛。午夜一过,全家齐整衣冠,由长至幼顺序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礼。随后是烧土纸、放鞭炮,直至凌晨四点。昔日祭祀天公,祭坛的摆设极有讲究,除了原有的供桌之外,还需摆小供桌(俗称“顶桌”),顶桌上摆五果六斋、扎红绳的面线、清茶三杯,供奉玉皇大帝。下面供桌则摆三牲五礼和红龟稞等,供奉天公的从神。烧给天公的金箔是特制的,称为“天公金”。(文/元君)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相关阅读:

台湾特产礼品选购
到台湾游玩,给亲戚朋友们带点“伴手礼”是少不了的差事。那台湾到底有哪些比较出
台湾十大美食小吃
台湾小吃闻名世界,散落在民间的小吃成千上万,“十大小吃”是一种传统的称法,因为它
台中特产——凤梨
凤梨酥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但却是到60年前在台中市经过创新,才成为今日的凤梨酥
同安封肉
  闽南同安县“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
三明美食之旅
三明美食之旅:沙县小吃、永安小吃、竹笋特产、擂茶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