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腊月开始,神州大地的人民群众就开始风风火火准备过年了,在东南沿海的著名侨乡福清,过年的气氛更是浓郁。从腊月廿四日“送灶神”开始,过农历年的气氛日益浓烈。要算新年元旦开始,福清人一年是要过4个年。而过农历春节,是侨乡福清人一年最重要的节日,这个节日要一直延续到农历正月二十九日春节才算结束。因此,侨乡福清人喜欢春节,特别喜欢这种浓烈的年味,无论足迹布向何方,他们都忘不了家乡的年味。
福清人要过四个“年”
每年年终,中国人都要忙着过年,许多地方把过除夕庆正月初—称为“过年”,但福清人都要过四个“年”, 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少有的,成为福清特殊年俗。
福清人过的第一个“年”,当然是阳历1月1日,又称“元旦”。这是一百年前辛亥革命胜利后,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1912年颁令改历,把阳历1月1日作为国历新年而把阴历正月初一称春节。这一决定虽然百年来并未完成被民众广泛接受,但是近50年来,由于政府把1月1日定为法定假日,机关、学校、工厂等都要放一天假,所以民众也逐渐习惯把它称为“过新年”。过阳历新年主要是政府机构的事,各地都举办许多庆祝活动,有的单位还组织聚餐会,现在不少民众也逐渐习惯地把这一天当作一年里第一次过年。
清乾隆《福清县志》卷之二“岁时”有记载福清人过的第2个年。福清人过的第2个年是每年腊月廿四日,这一天是祭灶日,又称小年。当天,人们要准备一顿美食,其丰盛程序虽不及腊月三十夜的“大年团圆饭”,但也鸡鸭鱼肉一应俱全。因为当天要准备这些大菜,先用以祭祀灶君烤妈,小小贿赂一下由玉皇大帝派驻在各家各户监视人间善恶的地位谁低但权力却很大的神明,好让他们“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为自家讲好话赐福祉。
福清人过的第3个年当然是除夕夜的团圆饭了。这一天的饭菜特别丰盛,荤素齐全,先从祭祀祖宗,再一家人团圆享用。特别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普遍提高了,所以年夜饭就更加丰富多样了。但是不管饭菜花样多少,米饭和鱼总是少不了的。而且当晚家人还要每个吃几口白米饭,寓意来年一年到头有饱饭吃。
福清人过的第4个也就是最后一个年,是在正月初五,福清人称之为“做大岁”,这是福清市和相邻莆田市的民众特有的年俗,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那天夜晚,家家户户也都要准备一桌“年饭”,其隆重程度不亚于除夕夜。
这一风俗来源据说是与明季倭患有关。相传明嘉靖年间,一批在日本无法立足的浪人勾结闽浙沿海土匪常常侵扰沿海民众,他们烧杀虏掠,无恶不作,被称为倭寇。明朝中央政府曾多次派兵平倭但效果甚微。有一年除夕夜,人们都已做好了年夜饭,倭寇突然大举入侵,人们猝不及防,纷纷逃避。而来不及逃避的老人小孩,多被倭寇杀害。待倭寇退兵,人们返家时,看到有许多亲人被杀害,便十分哀痛。但是按惯例年不能不过,于是民众相约在正月初五夜补过大年,这就是正月初五做大岁的来历。
曾经的年味
福清侨乡过去是一个穷县,正是因为贫穷,所以才有许多先辈背离井飘泊海外谋生。曾经的年味,让海内外福清人记忆犹新。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大扫除),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家中里里外外干干净净迎接新春的到来。过年年货的演变史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史的缩影。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老百姓攥着米票、面票、布票、油票、肉票在供应站门口通宵排“长龙”抢购年货的场面,曾是春节前的一道景观。如今,我国的经济水平大幅提升,商品物资极大丰富,年货的品种增多了,年货的结构变化了,年货的档次也提高了。那时候,能购得一台电器可以让全家人一整年都欢天喜地。
福清的农民过去生活很苦,一年难得吃几次肉。平日喂猪攒粪,年底猪也肥了,便将猪杀掉。一来庆祝新年,补偿一年付出的劳动;二来招待亲朋好友,感谢过去一年的帮助。家族庭贫穷的人,杀掉一头猪后,一半留着过年,另一半卖给乡亲,得来的钱正好用以筹备年货。
也许因为福清是一个靠海的县,人们喜欢吃海鲜的缘固,福清人过年一直有炸海蛎饼习俗。用磨好的米浆包住白菜或包菜,中间夹着肉和海蛎,吃起来特别香鲜。海蛎饼承载着美好的年味、气息,外酥里软,越吃越香,这是福清人过大年不可缺少的一种美食。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把旧年的春联撕去,换上新的红春联。古代人,喜欢用“桃符”驱鬼避邪。随着时代的变迁,它被红纸所取代,写上字就成了春联。后来,人们把自己的愿望都写在了春联上面,用春联来表达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大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
[责任编辑:福建台办张宁]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主办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中国台湾网
地址:福州市华林路80号 邮政编码:350003
Copyright 2009 Taiwan of the Fujian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